[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1528.5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1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曾金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柔性 透明 导电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分子导电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薄膜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薄膜材料。未来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产品,对触摸面板的有着强劲需求,随着触控面板大尺寸化、低价化,同时由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透明导电膜是在玻璃、陶瓷等硬质材料上制备的,不能用于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限制了透明导电膜的应用。与之相对的是,在有机柔性基材上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不仅具有相同的透明导电特性,而且具有许多独特优点,如可弯曲、不易破碎、轻质、可以卷对卷方式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运输。随着电子器件与电子产品朝轻便化方向发展,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终将取代硬质透明导电薄膜。
尽管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有许多独特优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1)现在市面上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多为ITO(氧化铟锡)材料,其表面电阻较大,透光率偏低,且ITO资源匮乏,制造时需要采用昂贵的磁控溅射设备。2)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抗刮性差,虽不易破碎但易划伤或刮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刮防起雾、高透明度的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抗刮防雾层、光学PET层、纳米银线导电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所述光学PET层的厚度为100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纳米银线导电层的厚度为100~200nm。
优选的是,所述的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所述抗刮防雾层为含氟树脂涂层,其厚度为3~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相较于ITO而言,采用纳米银线可以降低表面阻值,有效提高导电性能;2)采用纳米银线可以有效提高薄膜的耐弯折能力;3)ITO资源匮乏,采用纳米银线制造成本低廉,且不需要昂贵的磁控溅射设备;4)在光学PET上添加含氟树脂涂层,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抗刮防雾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该基于纳米银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为: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抗刮防雾层1、光学PET层2、纳米银线导电层3。
其中,抗刮防雾层1为含氟树脂涂层,含氟树脂涂层价格昂贵,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水汽,抗刮防雾层1的厚度优选为3~5μm,具有良好的防刮伤效果,可防止在运输储存或电子器件制程中受到磨损,有效增加薄膜的使用寿命。若抗刮防雾层1的厚度小于3μm,则会影响导电薄膜的防刮性能;若抗刮涂层1的厚度大于5μm,则会增大生产成本。
光学PET层2的厚度优选为100μm,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优选为100~200nm,若纳米银线导电层3的厚度小于100nm,则其导电能力受到影响,且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若纳米银线导电层3厚度大于200nm,虽导电能力及使用寿命得到提高,但导电层由于厚度增加,透明度有所下降。本产品成型后透明度为90~92%,雾度为0.5~1.5%,表面电阻为50~150Ω,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作为导电薄膜组的一部分来添加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1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绝缘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麦克风的多功能歌唱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