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逃生课桌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1668.2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2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兆伟 |
主分类号: | A47B41/00 | 分类号: | A47B41/00;A47B4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逃生 课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逃生课桌。
背景技术:
当地震灾难来临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俱上,使得靠近它们一侧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形空间,这个三角形空间被称为“救命三角区”。学生在上课时如果遇到地震灾难通常需要躲避在课桌的一侧逃生,但是,现有的课桌大都结构简单,在建筑物倒塌时经常会有碎石掉落在课桌一侧的救命三角区内,对学生造成伤害;另外,当地震结束后,被埋在建筑物底下的学生需要及时寻求救援,现有的课桌大都为木质结构,敲击产生的声音较小,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如果学生采用呼叫的方式寻求救助,呼叫过程耗费体力,不利于长期等待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震逃生课桌,它结构设计合理,当地震灾难来临时可将桌面上的挡板翻折后遮挡在课桌的一侧,学生躲避在挡板的内侧,避免了碎石掉落对学生造成伤害;另外,在课桌的一侧设置报警装置,当地震结束后用于呼救,避免了学生喊叫耗费体力,有利于长期等待救援,增大了获救几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震逃生课桌,包括一课桌本体,在课桌本体的桌面一侧铰接一与桌面相配合的挡板,在挡板的另一端设有一充气管槽,在桌面上表面设有一充气袋槽,在挡板的底部设有一位于充气袋槽内部的充气袋,在充气袋靠近充气管槽的一端通过充气管连接一充气囊,在课桌靠近挡板与桌面铰接端的一侧设有一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一一侧开放设置的安装盒,在安装盒的开放侧顶端铰接一盖体,在安装盒内设有一报警器,报警器通过导线经设置在安装盒内的开关与设置在安装盒内的电池相连,在盖体的底部水平设有一连接杆,在连接杆的末端设有一突块,在安装盒的底部设有一凹槽,连接杆及突块均伸至凹槽内,在凹槽的底部竖直设有一支撑杆,在支撑杆的顶部铰接一倒T型卡块,突块卡接在倒T型卡块的内侧,在凹槽的底部竖直设有一位于支撑杆外侧的弹簧,弹簧的顶端与倒T型卡块相固连,在倒T型卡块的另一端底部竖直设有一推杆,推杆穿过设置在凹槽底部的通孔伸至安装盒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当地震灾难来临时可将桌面上的挡板翻折后遮挡在课桌的一侧,学生躲避在挡板内侧,避免了碎石掉落对学生造成伤害;另外,在课桌的一侧设置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位于挡板下侧,可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坏,当地震结束后用于呼救,避免了学生喊叫耗费体力,有利于长期等待救援,增大了获救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挡板,2、充气管槽,3、充气袋槽,4、充气袋,5、充气囊,6、安装盒,7、盖体,8、报警器,9、电池,10、开关,11、连接杆,12、突块,13、凹槽,14、支撑杆,15、倒T型卡块,16、弹簧,17、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地震逃生课桌,包括一课桌本体,在课桌本体的桌面一侧铰接一与桌面相配合的挡板1,在挡板1的另一端设有一充气管槽2,在桌面上表面设有一充气袋槽3,在挡板1的底部设有一位于充气袋槽3内部的充气袋4,在充气袋4靠近充气管槽2的一端通过充气管连接一充气囊5,在课桌靠近挡板1与桌面铰接端的一侧设有一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一一侧开放设置的安装盒6,在安装盒6的开放侧顶端铰接一盖体7,在安装盒6内设有一报警器8,报警器8通过导线经设置在安装盒6内的开关10与设置在安装盒6内的电池9相连,在盖体7的底部水平设有一连接杆11,在连接杆11的末端设有一突块12,在安装盒6的底部设有一凹槽13,连接杆11及突块12均伸至凹槽13内,在凹槽13的底部竖直设有一支撑杆14,在支撑杆14的顶部铰接一倒T型卡块15,突块12卡接在倒T型卡块15的内侧,在凹槽13的底部竖直设有一位于支撑杆14外侧的弹簧16,弹簧16的顶端与倒T型卡块15相固连,在倒T型卡块15的另一端底部竖直设有一推杆17,推杆17穿过设置在凹槽13底部的通孔伸至安装盒6的外侧。将报警器8和开关10设在安装盒内,可避免平时不小心碰到开关10使报警器8发出报警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兆伟,未经丁兆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1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