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2567.7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4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洋;赵玲;刘庆玉;陈东雨;张敏;李轶;张春梅;牛卫生;孙清;谷士艳;高微;郑浩;王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1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张述学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的装置,采用过滤式离心分离,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背景技术
离心分离是利用固体悬浮物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离心力的原理使固液分离的一种设备,广泛适用于矿山、食品、化工、轻工等各种加工工业生产,用于中间产品以及大量排放的污水废液和城市污水处理等诸多方面。普通的离心过滤机其滤网只绕中心轴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穿过滤网,固形物(滤渣)被截留在滤网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停机进行清理,如果连续运行,则需要增加螺旋输送器将固形物进行清除,此时螺旋输送器与滤网产生相对运动,会有较大的摩擦力,增加了能量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采用滤筒随中心轴进行转动的方式进行离心过滤,滤筒同时进行自转,将滤渣自动清除,从而保证了分离的连续进行,降低了能量消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进料筒、电机、滤筒、中心轴、滤渣收集桶和水槽,其特征是:在中心轴上部组装差速器;在中心轴上部固定连接进料筒,进料筒连接进料管;中心轴通过每组上、下横杆分别连接自转轴,每个自转轴上通过上下端的连接辐条和轮毂组装滤筒,滤筒能绕自转轴转动,滤筒上固定设置滤网,滤筒的上下端为敞口状;在自转轴上固定连接刮板;进料筒连接的进料管出口端位于滤筒的上端敞口处;滤筒的上端外部设置滤筒齿轮,滤筒齿轮啮合差速器的输出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由于滤筒的自转,滤筒上的滤渣受离心力而分离,减少了刮板与滤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刮板和滤网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了分离能耗,保证了固液分离的连续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固液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液分离机的俯视图。
图中零部件序号说明:滤渣收集桶1;外壳2;滤筒3;自转轴4;刮板5;滤筒齿轮6;横杆7;进料管8;电机9;进料筒10;差速器11;出液口12;轴承13;中心轴14;水槽15;连接辐条16;轮毂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图2所示,具体结构如下:在圆筒形的外壳2内通过轴承13组装转动的中心轴14,中心轴14连接电机9,中心轴14上部组装差速器11;在中心轴14上部固定连接进料筒10,进料筒10连接三根进料管8;中心轴14通过每组上、下横杆7分别连接自转轴4,每个自转轴4上通过上下端的连接辐条16和轮毂17组装滤筒3,滤筒3能绕自转轴4转动,滤筒3上固定设置滤网,可根据要分离的料液选择滤网的大小。滤筒3的上下端为敞口状;在自转轴4上固定连接刮板5,刮板5与滤筒3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微量间隙。进料筒10连接的三根进料管8出口端位于三个滤筒3的上端敞口处;滤筒3的上端外部设置滤筒齿轮6,滤筒齿轮6啮合差速器11的输出齿轮。在外壳2内设置滤渣收集桶1,滤渣收集桶1与外壳3之间形成水槽15,在水槽15上开出液口12。
工作原理:电机9动中心轴14,自转轴4和滤筒3绕中心轴14进行公转,同时,差速器11上的输出齿轮与滤筒齿轮6啮合在一起,在差速器11的作用下,滤筒3绕自转轴4进行自转,待分离的料液倒入进料筒10中,由进料管8进入滤筒3中,滤筒3产生向外的离心力,液体通过滤筒的滤网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液体汇集在水槽15中,由出液口12排出,固形物留在滤筒3内,滤筒3中的固形物随之转动,当离心力比固形物与滤筒之间的粘结力大时,固形物与滤筒产生相对运动,同时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滤筒螺旋下降,直至分离。当离心力小于粘结力时,固形物随滤筒转动,并在刮板5的作用下被刮除,收集于下方的滤渣收集桶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2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