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4821.7 | 申请日: | 2014-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章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啤酒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C11/00 | 分类号: | C12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
背景技术
啤酒发酵罐上的冷却夹套是冷却发酵罐内嫩啤酒的基本设施,是啤酒发酵工艺的专用装备。目前,我国啤酒行业普遍采用大型露天锥形啤酒发酵罐进行 一罐法啤酒发酵。啤酒发酵要求在48小时左右将嫩啤酒从12-15℃降低到0-1℃, 因此,对冷却夹套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一般采用环带冷却夹套,该环带冷却夹套环带冷却夹套的进出口只有一个,对流速度慢冷却效果差;同时环带冷却夹套的结构,也容易导致冷媒入口处进入时,没有经过冷带循环流动就直接从出口处流出,冷媒没有充分利用、利用率低、造成浪费、提高制造成本,同时冷带内冷媒发酵罐会出现换热死角,使得换热不均匀,导致发酵罐冷却不均匀,导致酵母繁殖减弱、影响啤酒酵母的沉降,同时发酵效率降低,啤酒发酵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供一种提高冷媒的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换热均匀的发酵罐的冷却夹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包括固定在发酵罐的罐壁上的上环形管、下环形管以及若干个直条管,若干个直条管沿发酵罐的罐壁周向均匀分布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直条管紧密贴合,若干个直条管置于上环形管和下环形管之间,每个直条管的一开口端与上环形管想通,另一开口端与下环形管相通,所述上环形管设有冷媒出口,所述下环形管设有冷媒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媒通过冷媒入口进入到下环形管内,该冷媒必须经过直条管,从能进入到上环形管内,再从冷媒出口处流出,可以有效避免冷媒从进口处进入时,没有经过循环流动就直接从出口处流出,使得冷媒的冷却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冷媒的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下环形管和上环形管是通过直条管进行连通,若干个直条管沿发酵罐的罐壁周向均匀分布并且任意两个直条管紧密贴合,使得发酵罐的换热无死角、换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环形管内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上挡板,所述下环形管内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上下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媒在上环形管、下环形管和直条管流动形成“之”字形进行流动,增大的冷媒流通面积,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任意两个相邻的上挡板间隔直条管的数量与任意两个相邻的下挡板间隔管条的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可以保证任意两个相邻的上挡板间的冷媒压力和任意两个相邻的下挡板间的冷媒压力相同,使得冷媒在冷却夹套内流通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以避免在上环形管或下环形管出现真空带,收叠换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任意两个相邻的上挡板间隔直条管的数量为偶数且四个或者四个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使得冷却夹套能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成“之”字形流动路线,提高上环形管和下环形管内冷媒对流速度,提高冷却夹套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条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直条管的水平面与发酵罐的罐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条管是由压机冲压成型,半圆形直条管便于冲压成型,同时半圆形直条管便于冷媒在管内流动,可以有效冷媒受到阻力,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的仰视图。
图中 1、上环形管;11、冷媒出口;2、下环形管;21、冷媒入口;3、直条管;4、上挡板;5、下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发酵罐的冷却夹套,包括固定在发酵罐的罐壁上的上环形管1、下环形管2以及若干个直条管3,所述直条管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直条管3的水平面与发酵罐的罐壁相贴合,并且用氩弧焊机焊接在发酵罐的罐壁上,同时直条管3是由压机冲压成型,半圆形直条管3便于冲压成型,同时半圆形直条管3便于冷媒在管内流动,可以有效冷媒受到阻力,提高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啤酒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啤酒设备成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4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