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艺空调布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4841.4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3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刘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F24F13/1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吕玉健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空调布风系统,尤其是适用于化纤、纺织、净化、精密机房、试验台等温湿度波动小、气流组织稳定、热损失小的工艺生产线布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空调布风系统主要由保温送风管、风量调节阀、导流板、软连接、送风口、回风口等部件组成。送风系统主要通过送风口的布置达到均匀布风,一般采取单、双层百叶风口、散流器、射流风口、条形风口等。上述送风系统送风口间距较大、单个送风口截面积小,大面积送风温、湿度波动大,难以保证整个送风区域布风均匀、温湿度恒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三级均匀布风方案,利用风槽底板均流板、风槽侧板均流板形成的条形层流、均流、温湿度波动小的气流带,提供了一种制作安装简便、成本低廉的工艺空调布风系统;可广泛使用在化纤、纺织、精密加工工艺生产线空调通风领域,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并能适应不同环境设计美观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艺空调布风系统主要由支风管、折流板、风量调节百叶组成,支风管通过支风管连接螺栓与送风主管道相连接,支风管内设置若干个折流板,折流板通过铆钉与支风管相连接,支风管内设置风量调节百叶;支风管口通过螺栓固定风槽均流板吊架,支风管口外侧分别设置风槽右侧均流板和风槽左侧均流板,形成条形风槽侧板;风槽均流板吊架上通过风槽均流板连接螺栓分别固定若干个风槽底板右均流板、风槽底板中均流板、风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条形风槽底板;风槽右侧均流板、风槽左侧均流板与风槽底板右均流板、风槽底板中均流板、风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条形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为反「形,嵌入送风主管道内的高度为30-80mm, 折流板的坡度为1:4-6,折流板的间距为80-150mm。
进一步的,所述风槽左侧均流板、风槽右侧均流板均为 形。
进一步的,所述风槽底板左均流板、风槽底板右均流板均为形,厚度0.25-0.35mm,宽度为150-220mm,高度为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风槽底板中均流板为形,厚度0.25-0.35mm,宽度为50-100mm,高度为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风槽底板左均流板、风槽底板中均流板、风槽底板右均流板的间距为20-6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均流板由不锈钢、塑料、铝板中的一种材质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均流板的表面上设置树脂防腐层。
采用折流板与风量调节百叶实现第一级均匀布风;采用2个风槽侧板均流板与三个底板均流板形成一个条形气流带,实现第二级均匀布风;通过调整风槽底板左均流板、风槽底板中均流板、风槽底板右均流板的间距及表面曲线形式实现第三级均匀布风。配合回风地沟,基本实现上送下回风方式,能够保工艺设备生产线形成稳定的层流气流带,有效阻挡其他区域的空气交叉感染。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工艺空调布风系统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
1、可实现三级布风,使送风均匀、温湿度恒定、气流组织稳定。2、控制灵活,可根据工艺生产线的宽带调节气流组织宽度,保证岗位工艺参数。3、制作安装方便,风槽侧板、底板均为片形板材,成型简易,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侧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局剖图);
图中1送风主管道、2支风管连接螺栓、3支风管、4均流板连接螺栓、5风槽右侧均流板、6风槽均流板吊架、7条形风槽、8风槽底板右均流板、9风槽底板中均流板、10风槽底板左均流板、11风槽左侧均流板、12风量调节百叶、13折流板、14固定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4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