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转运铲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5064.5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1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杜凯;梁新刚;王腾飞;温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小伍;李红卫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构造柱、圈梁等二次结构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转运铲斗。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二次结构的构造柱、过梁、圈梁等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法是:用手推车将混凝土原料运送到施工地点,然后,由下面的工人使用铁锨铲灰,传递到上面的模板处,上面的工人将混凝土填塞到柱模内。该施工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的缺陷;同时,在往上递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混凝土飞溅到地面,造成原料的严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混凝土飞溅浪费和劳动强度低的混凝土转运铲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转运铲斗,包括前端开口、底面为平面的斗体,斗体的开口处连接有铲头,铲头底面为平面;斗体后端面上设有手柄,斗体上设有提手。
所述提手包括前提手和后提手,前提手通过斗体前部的前卡块铰连在斗体上,后提手通过斗体后部的后卡块铰连在斗体上。
所述前提手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前耐磨转套;后提手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后耐磨转套。
所述铲头侧面呈等边直角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端开口、底面为平面的斗体,斗体的开口处连接有铲头,铲头底面为平面;斗体后端面上设有手柄,斗体上设有提手,其结构简单,便与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时,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斗车运到需要浇筑的构件旁边,然后从斗车中向斗体内铲装混凝土,一手紧握前提手和后提手,另一手紧握手柄;当需要将混凝土提至较高位置时,松开后提手,只用一只手提着前提手即可,提至需浇筑处,然后向上提后提手或者向上抬起手柄将混凝土倒入构造柱内,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洒落浪费,节约原材料,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并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前提手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前耐磨转套;后提手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后耐磨转套,既能保证前提手和后提手在前耐磨转套、耐磨转套内转动,又能防止工人手部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混凝土转运铲斗,其包括前端开口、底面为平面的斗体1,斗体1的开口处连接有铲头2,铲头2的底面为平面、侧面呈等边直角三角形。在斗体1的后端面上设有手柄3,用于向前推动斗体1以完成铲灰动作。
在斗体1上设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前提手4和后提手7,在斗体1前后部分别设有与前提手4对应的前卡块5、与后提手7对应的后卡块8,前提手4通过其端部挂钩与前卡块5的配合铰连在斗体1前部,后提手7通过其端部挂钩与后卡块8的配合铰连在斗体1后部,从而保证前提手4和后提手7可自由转动。
前提手4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前耐磨转套6;后提手7中部为直线型,其上套设有后耐磨转套9,既能保证前提手4和后提手7在前耐磨转套6、耐磨转套9内转动,又能防止工人手部损伤。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斗车运到需要浇筑的构件旁边,然后从斗车中向斗体1内铲装混凝土,一手紧握前提手4和后提手7,另一手紧握手柄3。当需要将混凝土提至较高位置时,松开后提手7,只用一只手提着前提手4即可,提至需浇筑处,然后向上提后提手7或者向上抬起手柄3将混凝土倒入构造柱内,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洒落浪费,节约原材料,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5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灌浆设备
- 下一篇:三段节能环保式止水螺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