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开启的防火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6362.6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2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付郁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51/00;F16K3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防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阀、防火门以及防火风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开启的防火阀。
背景技术
地下电缆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及混凝土风道的通风分区内可能包括多个防灾单元,防灾单元之间往往设置阻火墙并开设防火门。防火门平时常开,当火灾时可以远程控制关闭。
地下隧道、地下管廊及混凝土风道内需要人员定期检修巡视,为避免影响人员安全巡视,通道内断面风速较低,而当风经过阻火墙(防火墙)处的防火门时,风速较高,增加了通风系统阻力,并且较易产生噪音。
一般防火门未设置就地熔断关闭设备,仅是远程控制防火门关闭。一旦远控线路故障,就地防火门火灾时不能有效闭合。
另外,阻火墙处的防火门常开,可以使误入通道内的小动物在各个防灾单元里乱闯,有可能增加设备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火阀,能够降低通风系统的阻力,节省通风机电量能并降低通风系统的噪音;当远程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能够自动有效的关闭阀门;避免防灾单元里小动物侵扰,保证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开启的防火阀,该防火阀包括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所述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并列设置在框架上,所述框架固定在通道上;所述第一单体阀门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二单体阀门一侧铰接在所述框架上,另一侧通过门锁把手锁定在所述框架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内均设有熔断关闭设备。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内均设有执行器,每个执行器上分别设有手动按钮和复位按钮;所述执行器采用连锁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内分别设有能够阻止小动物侵扰的防护网。
进一步,所述第二单体阀门一侧通过门轴合页铰接在所述框架上。
进一步,所述熔断关闭设备为温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阀,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防火墙,从而降低了通风系统的阻力,节省通风机电量能并降低通风系统的噪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阀,因设有熔断关闭设备,当远程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有效的关闭;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阀,因设有防护网,避免小动物对通道内设备的侵害,保证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火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单体阀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第二单体阀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火阀,该防火阀包括第一单体阀门1和第二单体阀门2。第一单体阀门1和第二单体阀门2并列固定在框架3上,框架3固定在通道上。其中,第一单体阀门1可通过多个连接件9固定在框架3上,该连接件9可选用螺栓或螺钉,便于拆卸。第二单体阀门2一侧通过门轴合页14铰接在框架3上,方便第二单体阀门2的开启,第二单体阀门2另一侧通过门锁把手15锁定在框架3上。门轴合页14的数量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该方案中的第一单体阀门1和第二单体阀门2配合使用,可做成全部开启或部分开启结构。
如图2所示,框架3为槽钢结构,选用槽钢焊接而成。
如图3、4所示,第一单体阀门1内设有执行器4,该执行器4上设有手动按钮6和复位按钮7,能够控制第一单体阀门1阀门的启闭。
第一单体阀门1上设有防护网5,即铝合金格栅,装饰阀门并且防止小动物的侵入,保护通道内的设备安全。
第一单体阀门1内还设有熔断关闭设备8,即温感器,该温感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温度,当防火阀接触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该防火阀会自动熔断关闭阀门,防止火灾向其他单元蔓延。一般选用70度温感器。
如图5、6所示,第二单体阀门2内设有执行器10,执行器10上设有手动按钮11和复位按钮12,便于控制第二单体阀门2阀门的启闭。
第二单体阀门2内也同样设有防护网16,即铝合金格栅,装饰阀门并且防止小动物的侵扰,保护通道内的设备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6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延机的收线排线装置
- 下一篇:彩钢屋面板一体化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