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7854.7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冷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技术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87 | 分类号: | E06C1/387;E06C1/383;E06C7/08;E06C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德阳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踏板 翻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
背景技术
梯子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登高取物、或对安装在高处的电器进行装卸维修的工具,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场合。比如,在家庭居室中,通常安装有顶柜,顶柜由于较高,就给人们取放顶柜内的物品带来了许多不便,因而只有借助于梯子才能够方便地取放顶柜内的物品;再比如,图书馆内通常有许多摆放书藉的书架,对于书架的底层,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取放书藉,而对于书架的高层,书籍的取放就十分不便,此时,同样是必须借助于梯子才可以方便地取方书籍。
现有技术的一种简易铝梯,具有折叠功能,如授权公告号CN2019021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二根前腿管、二根后腿管及多块踏板,踏板铰接在二根前腿管之间。现有的折叠梯的踏板通过其侧面与前腿管铰接,踏板的承重能力有限,使用时间一长,经常出现踏板变形的现象,影响梯子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包括踏板及两根腿管,该踏板设置在两根腿管之间,还包括两个枢转件及连接在两根腿管之间的加强杆,所述两个枢转件分别连接在该加强杆的两端,该枢转件与该踏板相枢接使该踏板能够绕该加强杆翻转实现开合,打开该踏板时该加强杆支撑在该踏板的底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枢转件包括固定部及连接部,该固定部与该加强杆连接在一起,该连接部呈圆弧形结构,该踏板底部设有弧形卡槽,该连接部插入到该弧形卡槽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连接部连接在该固定部的外侧边上。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加强杆的中部被拉伸形成拱形结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加强杆是空心管。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该枢转件连接在该加强杆上,该枢转件与该踏板相枢接,该踏板绕该加强杆转动实现开合,结构稳固,打开该踏板时该加强杆支撑在该踏板的底部,极大地增加了踏板的承重能力。
2.该枢转件与该踏板相卡接,当踏板中部受到压力时,该枢接件为踏板从两侧向中间拉伸变形提供阻力,减小踏板中部下塌变形,增强踏板强度。
3.该加强杆的中部被拉伸形成拱形结构,使得加强杆的中部能够更加靠近该踏板的中心位置,提高踏板中心位置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图1所示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了图1所示翻转结构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5绘示了图1所示翻转结构的踏板与加强杆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梯踏板的翻转结构,包括一踏板20、两根腿管40、两个枢接件60及一加强杆80。折叠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踏板20,只要任意一个踏板20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翻转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2和图5,该加强杆80连接在两根腿管40之间,该加强杆80的端部与该腿管40焊接在一起。该加强杆80的中部被拉伸形成拱形结构。该加强杆80优选采用空心管。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两个枢转件60对称连接在该加强杆80的两端。该枢转件60包括固定部62及连接部64。该固定部62与该加强杆80铆接在一起。该连接部64连接在该固定部62的外侧边上。该连接部64呈圆弧形结构。
请参照图4,该踏板20设置在两根腿管40之间,该踏板20底部对应所述连接部64设有弧形卡槽22,该连接部64插入到该弧形卡槽22内,该连接部64可沿该弧形卡槽22往复转动。
由于该枢转件60与该踏板20相枢接,从而使该踏板20能够绕该加强杆80翻转实现开合,并且,在打开该踏板20时,该加强杆80支撑在该踏板20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技术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技术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7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