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快速夹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8809.3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华裕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14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快速 夹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各种仪表车床、数控车床的焊接快速夹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仪表车床、数控车床中经常会采用快速夹头,快速夹头现有加工方法主要有三种:切削加工、热锻造和冷挤压。切削加工的主要缺陷是材料的利用率在20-50%之间,要切削的原材料浪费量大、加工速度慢,一台车床一天只加工20个快速夹头左右。热锻压工序多,工件精度低,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和烧损。热锻造由于原材料经过加热、锻造、冲压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利用率约50-70%之间。可是原材料的加热大大消耗能源,而且产品的规格被锻造的模具所限制。不同规格产品需要不同锻造模具,生产种类繁多的车床夹头,大大的增加了模具的开发成本。另外冷挤压虽然与热锻造相比,节约加热的能源,制造强度有所提高,而产品的规格也被模具所限制,不同规格产品需要不同锻造模具,生产种类繁多的车床夹头,大大的增加了模具的开发成本。挤压件的尺寸越大,所需设备吨位随之增大,采用冷挤压加工的困难性增加。挤压件的形状越复杂、变形程度越大,所需的冷挤压工序数目就越多。冷挤压的材料利用率在50%-70%之间。设备投资相当昂贵,耗电量大,生产效率低,使用热锻造和冷挤压对生产高性能的夹头有很大的困难,因为高性能夹头使用的原材料是弹簧钢、65Mn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由于材料本身具有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弹性极限、疲劳性能,大大增加热锻造和冷挤压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快速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包括夹头头部,所述夹头头部的后端部固定中空夹头尾部,中空夹头尾部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夹头头部的后端面上,中空夹头尾部的内壁上上设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所述夹头头部采用实心圆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所述中空夹头尾部采用无缝钢管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结构设计合理,主要由夹头头部和中空夹头尾部构成,中空夹头尾部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夹头头部的后端面上,夹头头部采用实心圆钢制成,中空夹头尾部采用无缝钢管制成,整体结构稳固,强度高,质量稳定;节约材料成本利用率达90%以上,提高了快速夹头的日产量,产量比热锻造、冷挤压提高一倍以上;生产各种夹头的原材料选择没有局限性,可以生产更优质的夹头;不同规格车床夹头不受模具所限制,而且耗电量低,节约了能源,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焊接快速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夹头头部;2、中空夹头尾部;3、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焊接快速夹头,包括夹头头部1,所述夹头头部1的后端部固定中空夹头尾部2,中空夹头尾部2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夹头头部1的后端面上,中空夹头尾部2的内壁上上设有内螺纹3。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所述夹头头部1采用实心圆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所述中空夹头尾部2采用无缝钢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快速夹头结构设计合理,主要由夹头头部和中空夹头尾部构成,中空夹头尾部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夹头头部的后端面上,夹头头部采用实心圆钢制成,中空夹头尾部采用无缝钢管制成,整体结构稳固,强度高,质量稳定;节约材料成本利用率达90%以上,提高了快速夹头的日产量,产量比热锻造、冷挤压提高一倍以上;生产各种夹头的原材料选择没有局限性,可以生产更优质的夹头;不同规格车床夹头不受模具所限制,而且耗电量低,节约了能源,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华裕;,未经王华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8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