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通用式玻璃钢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8814.4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童中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中祥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舒欣;宁星耀 |
地址: | 41002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通用 玻璃钢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通用式玻璃钢检查井。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防止埋在地下的排水管道淤积堵塞,便于清淤而设置的井。传统的检查井采用水泥砖砌制而成,这种用水泥砖砌制成的检查井存在以下缺陷:施工劳动强度高,施工速度慢,效率低,并且容易渗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以塑料或玻璃钢新材料制成的检查井,因其整体强度、密封性以及安装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替代水泥砖砌制成的检查井。
检查井连接排水管道口径有大有小,规格多种多样,排水流向也有多个方向,若采用水泥砌制成的检查井,可以针对上述不同情况, 在施工现场即时按需制作完成。但是,若采用塑料或玻璃钢新材料制成的检查井,由于该检查井均为工厂化生产,制成的产品在施工现场很难依据上述不同情况而作出调整,只可以将检查井直接安装使用。因此,采用塑料或玻璃钢新材料制成的检查井的通用性较差,若在施工现场遇到塑料或玻璃钢新材料制成的检查井与排水管口径大小不同、进出水口方向不同和现场临时需要调整等意外情况时,就会影响现场施工的进度,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过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通用性强,施工方便的组装通用式玻璃钢检查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通用式玻璃钢检查井,包括至少4块竖直放置的矩形组装板,其中至少一块组装板开有圆形的进出水口,每块组装板的两侧均匀开有卯眼和榫头,所述榫头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块;相邻的组装板两侧拼接起来形成一个中空的矩形框;所述组装板的上端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与组装板的上端连接,连接板的两侧呈八字状对称,连接板的两侧与下端的连接处均有一个三角形切口,每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切口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缺口,每个三角形缺口内插有定位条;所有连接板的上端围成一个封闭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定位条的纵截面呈倒梯形,横截面呈三角形。
进一步,每块连接板的上端均为圆弧形缺口,所有连接板的上端的圆弧缺口围成一个圆形开口。
进一步,每块连接板的上端均为直边,所有连接板的上端的直边围成一个方形开口。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水平面呈0~60°夹角。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水平面呈45°夹角。
进一步,所述组装板中,有两块组装板开有圆形的进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多块组装板拼接而成,组装板的两侧均匀开有卯眼和榫头,相邻组装板之间通过卯眼和榫头相互配合,拼接成一个整体,每两个相邻的组装板的连接处通过定位条固定连接;组装板两侧的榫头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能够将定位条卡住,使组装板之间固定牢靠,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正常使用。
(2)可在施工现场组装,在生产组装板时,可预先生产出带有不同进出水口直径的组装板,在施工现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排水管口径大小、不同的进出水口方向,选择不同的进出水口直径的组装板进行组装,组装过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通用性强,给施工带了极大的方便。
(3)组装板为平面结构,组装板上的进出水口的直径尺寸的选择范围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形开口,2—连接板,3—定位条,4—固定块,5—进出水口,6—组装板,7—方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至少4块竖直放置的矩形组装板6,参照图3,每块组装板6的两侧均匀开有卯眼和榫头,参照图1,所述榫头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块4;相邻的组装板6两侧拼接起来形成一个中空的矩形框,至少有一块组装板6开有圆形的进出水口5,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组装板6中,有两块组装板6开有圆形的进出水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中祥,未经童中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8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