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1548.0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赵明威;黎晓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01K15/02 | 分类号: | A01K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视觉 刺激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光学干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屈光不正是眼科最常见的病种,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在所有屈光不正的类型中,近视是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近视的患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近视眼人数超过 4 亿,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达 50%-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沉重负担。
鉴于此,开展近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视光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对近视小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的视觉刺激,观察其正视化的过程,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对小型实验小动物(例如小鸡、豚鼠等)进行视觉干预的主要方法还是通过配戴各种不同种类的镜片或者通过电脑屏幕刺激加以完成。然而,戴镜片干预的方法只能调整光线的聚散度,无法输入特殊设计的图案(可能包括特定的色彩、空间频率的各种组合);而电脑屏幕刺激的方法只能在某天的某一时段进行刺激,无法保证全天刺激。鉴于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于全天刺激小动物视觉系统的圆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可实现全天刺激小动物视觉系统,提高了小动物视觉干预的效果,且使用简单、轻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可粘贴于小动物眼眶上的圆环形粘带及可与圆环形粘带粘接连接的圆锥台主体组成;所述圆环形粘带的中心处设有用于露出小动物眼球的通孔;所述圆锥台主体包括可与所述圆环形粘带粘接的顶面、背离所述圆环形粘带的第一透明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面与第一透明底面之间的不透明圆锥台侧壁,所述圆锥台主体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凸透镜,所述圆锥台主体的第一透明底面为外凸的球冠形状,并且第一透明底面上设有第一刺激图像贴膜。
所述圆环形粘带与顶面之间可为互相粘接的尼龙搭扣。
在所述圆锥台主体的内部、在顶面与第一透明底面之间可设有第二透明底面,并且第二透明底面也为外凸的球冠形状,并且第二透明底面上设有第二刺激图像贴膜。
所述第二透明底面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不透明圆锥台侧壁的内侧面上,也可以通过透明圆锥台侧壁连接在顶面与不透明圆锥台侧壁的接缝处。
所述凸透镜的度数可为+50D~+10D。
所述凸透镜的中心到第一透明底面上边缘的连线与凸透镜的中心到第一透明底面下边缘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可为40°~120°。
本实用新型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实现了全天刺激小动物视觉系统,提高了小动物视觉干预的效果,且使用简单、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这种小动物视觉刺激训练装置,由可粘贴于小动物眼眶上的圆环形粘带1及可与圆环形粘带粘接连接的圆锥台主体2组成;所述圆环形粘带1的中心处设有用于露出小动物眼球的通孔12;所述圆锥台主体2包括可与所述圆环形粘带粘接的顶面3、背离所述圆环形粘带的第一透明底面4、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面与第一透明底面之间的不透明圆锥台侧壁5,所述圆锥台主体的顶面3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凸透镜6,所述圆锥台主体的第一透明底面4为外凸的球冠形状,并且第一透明底面4的内壁上贴设有第一刺激图像贴膜7。
其中,所述圆环形粘带1与顶面3之间相对侧面为互相粘接的尼龙搭扣。使用时,可先将圆环形粘带1的一侧面粘贴于小动物眼眶上,再将所述圆锥台主体2的顶面3与圆环形粘带1的另一侧面粘贴在一起,使得小动物眼睛可通过凸透镜6观察到第一透明底面4内壁上的第一刺激图像贴膜7,以达到全天持续刺激小动物视觉系统,提高小动物视觉干预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1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青虾增殖附着基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