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2457.9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赵雪松;陈一鸣;邓攀;陈雪艳;褚乃强;尚伦;刘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00 | 分类号: | F27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炉 发热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炉发热体多采用电气连接线在上端一侧的U型加热棒,电气连接夹具处于U型加热棒上端,电加热炉的发热体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气连接夹具会出现老化、电气参数衰减过多或断裂等原因导致需要更换的情况。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加热棒“U”型两边的发热部分须在一个平面上,安装紧固时,若发生扭转,会导致脆性的加热棒断裂,因此发热体的安装和拆卸时需要拆开炉体的保温材料,增加了拆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保证U型发热体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简单快捷,且能防止电气连接件过早氧化变形的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
U型发热体、夹持组件、耐火砖及T形塞块;
所述耐火砖的顶面开设长圆形通孔;所述U型发热体刚好能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夹持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夹持组件置于所述耐火砖的顶面上;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U型发热体固连;所述夹持组件位于U型发热体电喷铝层的下沿,冷端区的上端;
所述U型发热体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上端通过所述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耐火砖上;
所述耐火砖在长圆形通孔的长轴两侧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与通孔连通,使得所述通孔两侧形成两个台面;
所述T形塞块的下部置于所述通孔内,且位于U型发热体的两个电极之间;所述T形塞块的上部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台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T形塞块的厚度等于所述U型发热体两个电极的间距;所述T形塞块的底部宽度等于所述通孔的宽度;所述T形塞块紧贴所述U型发热体两个电极及耐火砖通孔两侧的内壁;
所述U型发热体的两个电极的直径等于所述通孔两端的半圆孔直径;所述U型发热体的两个电极紧贴所述耐火砖通孔两端的半圆弧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T形塞块上部的顶面两端分别固连凸棱;
所述凸棱的顶面位置高于所述耐火砖的顶面;
两个所述凸棱的间距大于所述夹持组件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及紧固件;
所述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各开设两条与所述U型发热体两个电极对应的半圆柱凹槽;所述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配合将所述U型发热体两个电极夹持在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内侧形成的圆柱形凹槽内;
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及U型发热体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第一夹片、第二夹片;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及螺母;
所述第一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两条凹槽中间开孔;所述第一夹片在对应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位置开孔;
所述第二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两条凹槽中间开孔;所述第二夹片在对应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位置开孔;
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夹片、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片、第二夹持块的孔,与所述螺母配合将所述U型发热体夹持在所述第一夹片、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片、第二夹持块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块及第二夹持块的材质为陶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通过在耐火砖的顶面开设长圆形通孔,将U型发热体穿设在通孔内,保证U型发热体发热时,通过该通孔散失的高温空气比较少,降低了热损失,同时能避免该通孔上方的电气连接夹被高温空气侵袭后出现老化、电气参数衰减过多或断裂等损坏状况,延长了电气连接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T形塞块能进一步降低从通孔散失的高温空气的量,使得热损失更低,进而确保电气连接件的寿命。通过夹持组件将U型发热体固定在耐火砖里,使得U型发热体安装、拆卸及更换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及拆卸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中耐火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电加热炉发热体固定装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2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收缩轿车车棚
- 下一篇:一种带有水池的梅花形水帘景观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