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步进式打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2554.8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6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辉;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塑金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6 | 分类号: | B21D28/26;B21D43/09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苏胤杰 |
地址: | 438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进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步进式打孔机。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铝带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变压器铝带(变压器铝箔)、高频焊接中空铝条用铝带、翅片散热器用铝带、电缆用铝带、冲压用铝带、铝边条用铝带、铝塑管用铝带等。
传统的铝塑复合管材,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求,但是自身仍然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传统铝塑复合管材靠铝塑复合间连接内外塑料,铝塑之间的剥离强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步进式打孔机,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铝带快速均匀的打孔,增强铝带与塑料复合的剥离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步进式打孔机,包括机体、电机、打孔模具、打孔底板、输送装置,电机设置在机体顶部,该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主轴,所述主轴依次连接有第一凸轮及凸轮连杆机构,所述第一凸轮与打孔模具连接,所述打孔模具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打孔模具配合的打孔底板,所述凸轮连杆机构中的连杆滑动连接在凸轮中间的T形凹槽内,连杆另一端与设置在机体一侧的输送轮连接,该输送轮设有配合的压力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孔柱的直径为4至6毫米、间距8至12毫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孔柱的四周设有2至4根导向柱,打孔底板设设有与之配合的孔,导向柱的长度大于打孔柱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与打孔部分对应处设有排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简单实用,使用方便,故障率低,能实现对铝带的快速均匀的打孔,降低用铝成本,打孔后能显著提高铝带与塑料的剥离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其中:1.机体,2.电机,3.减速器,4.打孔模具,5.打孔底板,6.输送装置,7.主轴,8.第一凸轮,9.弹簧,10.凸轮连杆机构,11.输送轮,12.压力轮,13.打孔柱,14.导向柱,15.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步进式打孔机,包括机体1、电机2、打孔模具4、打孔底板5、输送装置,电机2设置在机体1的顶部,电机2通过减速器3连接主轴7,所述主轴7依次连接有第一凸轮8及凸轮连杆机构10,通过第一凸轮8连接有设有打孔柱13的打孔模具4,所述打孔模具4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打孔底板5设置在机体1上与打孔模具4配合,所述凸轮连杆机构10中的连杆滑动连接在凸轮中间的T形凹槽内,连杆另一端与设置在机体1上的输送装置连接,该输送轮11设有与之配合的压力轮12。主轴7与凸轮连杆机构10连接,凸轮的T形凹槽在运动过程中带动其中的连杆进行间歇式运动,从而实现铝带的步进式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孔模具打孔面设有若干直径4至6毫米、间距8至12毫米的圆柱形打孔柱13,所诉打孔柱13均匀分布。均匀的孔可以使铝带与塑料复合之后抗剥离强度均匀,且能节约铝材,降低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孔柱13的四周设有2-4根导向柱14,打孔底板5设有与之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柱14的长度大于打孔柱13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9。弹簧9将打孔模具4打完孔之后回复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完整的打孔过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与打孔部分对应处设有排屑槽15。排屑槽15用于铝带打孔之后的废料收集,方便回收铝材。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接通电机2电源,电机2经过减速器3带动主轴7转动,主轴7上设置的第一凸轮8将压缩弹簧9使打孔模具4向下运动,导向柱14与导向孔接触后打孔模具4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打孔模具4运行到最低点,铝带打孔完成,打孔模具4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位置,打孔柱13退出打孔底板5与铝带,此时主轴7一侧的凸轮连杆机构10的带动连杆运动,连杆带动输送轮11转动,铝带在输送轮11与压力轮12的摩擦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运动的距离为一个打孔模具4的打孔柱13分布的长度,此时连杆运动停止,第一凸轮8继续压缩弹簧9运动,如此循环,对铝带形成步进式打孔的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塑金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塑金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2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覆膜与激光定位的冲孔装置
- 下一篇:三模联动冲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