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2868.8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绍梅;李军格;张震;席治国;刘志勇;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B7/26 | 分类号: | F27B7/26;F27B7/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物料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筒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加热炉外驱动物料筒旋转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上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能否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地完成物料筒旋转并加热筒内物料,使物料筒内物料受热充分、均匀,同时确保物料筒内气体不因密封圈受热变性而泄漏。为此,专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其特点是,所述装置含有电机及减速器、链传动、通气管路、旋转密封圈、滚动轴承、旋转座、外支承滚轮、加热炉、物料筒、内支承滚轮、机架。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电机及减速器通过链传动与旋转座连接,物料筒与旋转座为一个焊接整体,旋转座在加热炉外,物料筒在加热炉内。通气管路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旋转座和物料筒内部,旋转密封圈安装在通气管路与旋转座之间。外支承滚轮在加热炉外,内支承滚轮在加热炉内。旋转座、物料筒分别支承在外支承滚轮和内支承滚轮上。上述部件全部置于机架上,构成炉外驱动物料筒旋转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所述电机及减速器通过加热炉外链传动带动旋转座,进而驱动物料筒旋转。通气管路是不能旋转的,而旋转座和物料筒需要旋转,以使筒内物料与气体反应充分、均匀。旋转座与物料筒为一体,通气管路与旋转座之间通过滚动轴承支承连接,并使用旋转密封圈密封,以防止物料筒内气体外泄。外支承滚轮支承在旋转座上,内支承滚轮在加热炉内并支承在物料筒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中,1.电机及减速器 2.链传动 3.通气管路 4.旋转密封圈 5.滚动轴承 6.旋转座 7.外支承滚轮 8.加热炉 9.物料筒 10.内支承滚轮 11.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至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含有电机及减速器1、链传动2、通气管路3、旋转密封圈4、滚动轴承5、旋转座6、外支承滚轮7、加热炉8、物料筒9、内支承滚轮10、机架11。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电机及减速器1通过链传动2与旋转座6连接,物料筒9与旋转座6为一个焊接整体,旋转座6在加热炉8外,物料筒9在加热炉8内。通气管路3通过滚动轴承5支承在旋转座6和物料筒9内部,旋转密封圈4安装在通气管路3与旋转座6之间。外支承滚轮7在加热炉8外,内支承滚轮10在加热炉8内。旋转座6、物料筒9分别支承在外支承滚轮7和内支承滚轮10上。上述部件全部置于机架11上,构成炉外驱动物料筒旋转加热装置。
使用时,电机及减速器1通过链传动2,驱动旋转座6和物料筒9旋转。若电机及减速器1正反转动,则旋转座6和物料筒9亦正反旋转,气体通过通气管路3进入物料筒9,同时加热炉8对物料筒9进行加热,实现物料筒9内气体与物料充分混合、搅动,从而达到气体与物料的反应充分、均匀的目的。通气管路3是不能旋转的,旋转密封圈4可在旋转座6和物料筒9旋转时保证物料筒9内气体不外泄,滚动轴承5、外支承滚轮7和内支承滚轮10支承旋转座6和物料筒9,起减小摩擦及噪音的作用,并使旋转运动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电机及减速器驱动,通过链传动,带动加热炉外旋转座旋转,进一步带动加热炉内物料筒旋转,实现气体与物料充分混合、搅动,使物料受热均匀,从而达到气体与物料的反应充分目的,同时由于旋转密封在加热炉外,可在加热物料筒的同时确保物料筒内气体不因旋转密封圈受热老化变性而泄漏。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炉外驱动物料筒加热装置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2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跑料预警的分级筛系统
- 下一篇:干燥机的热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