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4373.9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井莹波;张向阳;杨成;雷宁;丁家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76 | 分类号: | C07C29/76;C07C3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4100 陕西省渭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二醇 装置 副产正 丁醇 提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丁二醇装置中,在丁炔二醇加氢反应时产生一定量的丁醇,其回收系统由两个常压塔(T-305、T-306)组成。加氢催化剂使用至中后期,丁醇含量增加,对丁醇精制系统带来极大影响。
原有丁醇精制系统在催化剂使用中后期T-305平均进料量约6.0T/h,丁醇平均含量6.5%,甲醇及它塔沸点低于丁醇的未知物含量0.2-0.3%之间(其中大部分是甲醇,含量在0.2以上),沸点高于丁醇的未知物0.1-0.2%之间。丁醇产品纯度97%左右,高沸物2%,水分含量0.02%,色度40-70,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正丁醇》(GB/T6027-1998)优等品标准(纯度≥99.5%,水份≤0.10%,色度≤10)有较大差距。同时T-305塔塔底废水COD在1000~5000mg/L,丁醇的产品质量及废水纯度都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提高了装置副产品丁醇的产品质量及塔底废水纯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脱水塔、丁醇塔、丁醇精馏塔、脱色罐和丁醇贮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脱水塔一侧上部与丁醇塔通过管线连通,丁醇塔的底部通过管线与丁醇精馏塔中部连通,丁醇精馏塔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脱色罐的顶部连通,脱色罐的底部通过管线与丁醇贮罐的顶部连通。
其中脱水塔中部设置有原料管线,脱水塔上端设有焚烧管线,脱水塔下端设有脱离子管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原有装置流程不做大的改动的前提下增加丁醇精馏塔及脱色罐,以适应前工段操作工况,提高丁醇纯度和降低色度。降低塔底废水含量,提高丁醇纯度和降低色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原料管线,2.脱水塔,3.焚烧管线,4.脱离子管线,5.丁醇塔,6.丁醇精馏塔,7.脱色罐,8.丁醇贮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1,4-丁二醇装置副产正丁醇提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脱水塔2、丁醇塔5、丁醇精馏塔6、脱色罐7和丁醇贮罐8。脱水塔2中部设置有原料管线1,脱水塔2上端设有焚烧管线3,脱水塔2下端设有脱离子管线4,脱水塔2一侧上部与丁醇塔5通过管线连通,丁醇塔5的底部通过管线与丁醇精馏塔6中部连通,丁醇精馏塔6的顶部通过管线与脱色罐7的顶部连通,脱色罐7的底部通过管线与丁醇贮罐8的顶部连通。
现有丁醇回收装置采用两个常压塔组成,本实用新型再增加一台丁醇精馏塔6及脱色罐7,以适应前工段操作工况,提高丁醇纯度和降低色度。降低塔底废水含量,提高丁醇纯度和降低色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思想是在原有装置流程不做大的改动的前提下,通过增设辅助设备(如丁醇精馏塔6和脱色罐7等)和跨线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在现有物料状态下满足丁醇产品要求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保持原有流程,可保证装置随时能切换到原有操作状态,消除改造风险;利用BDO装置现闲置的塔器(T106塔)作为丁醇精馏塔6,以提高和保证丁醇产品纯度;新设丁醇脱色罐7。由于丁醇产品标准中关于优等品的要求其色度需≤10,而现装置色度在40~80左右。新设的脱色设施采用专用的脱色剂,可保证丁醇产品色度满足标准要求,对产品无污染,可保证在质保期内不再有新增费用。
同时对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对丁醇回收装置做了大量的工艺计算和优化,更改T-305塔塔顶回流位置和加大侧采管线尺寸,使T-305塔塔底废水中COD含量≤1000mg/L。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提纯系统生产的正丁醇可达到≥99.9wt%,色度≤10,水≤0.02wt%;正丁醇回收率≥95%;废水中COD含量≤1000mg/L。通过本实用新型将正丁醇纯度和色度提高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有效降低T-305塔塔底废水中的COD含量,缓解企业的环保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4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式炭化炉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发酵堆肥的取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