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补压系统以及包括该系统的气膜建筑进出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7484.5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谭宁;曹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00 | 分类号: | E06B7/00;F04D27/00;E06B5/00;E04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以及 包括 建筑 进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压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补压系统的气膜建筑进出门。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它采用特殊建筑纤维膜柔性材料做为建筑“外壳”,通过内外气压差、将外壳支撑起来形成建筑物主体。气膜内外压差是维持建筑安全的首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气膜内外压差维持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
适合车辆快速进出常规建筑用门为单道门,由单扇或双扇门板组成,门开启后形成一定尺寸的门洞,用于车辆或机械设备快速进出。对于气膜建筑,若用此种门,因为气膜内部正压的存在,此时会造成室内空气快速通过门洞泄出室外,气膜内部压力快速下降,影响气膜建筑安全。
气膜建筑常用的具备气密特点的气锁门,由两道门组成,每道门有单扇或双扇门板。此种门可以保证气膜内外压差维持恒定,但因为两道门采用互锁形式,一道门关闭后二道门才可开启,进出时存在等待时间,车辆需二次启动,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满足车辆快速进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补压系统,包括:风机;基于气膜内部的气压来控制风机的启动和关闭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串联的用于监测气膜内部压力的气压传感器、热继电器和接触器,热继电器和接触器串联在风机的电机的三相电路上。
进一步,所述气压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气膜内部低压的低压传感器和用于监测气膜内部高压的高压传感器,所述风机的电机在所述低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低于第一阈值时启动,在所述高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高于第二阈值时关闭。
进一步,所述低压传感器接入信号为常开点,所述高压传感器接入信号为常闭点,所述低压传感器与所述高压传感器还构成互锁电路。
进一步,控制电路还包括运行指示灯,指示灯并联在热继电器和接触器的两端。
进一步,控制电路还包括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与所述气压传感器串联。
进一步,风机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气流倒流的止回阀,止回阀为非电气部件,止回阀的叶片在风机启动时被送风打开,风机启动后,回阀叶片被气膜内正压空气关闭。
进一步,所述风机的电机的三相电路上连接有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膜建筑进出门,包括:如上所述的补压系统;门框,其由刚性材料制成;门扇,其安装在所述门框上。
进一步,所述门扇为卷帘门或滑升门,所述门框为金属结构或砼结构。
进一步,所述补压系统安装在门扇的一侧,且所述门扇和所述补压系统安装在所述门框形成的门洞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补压系统,可以实现对气膜内部的自动补压,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膜建筑进出门,可以实现满足车辆快速进出气膜建筑的同时,维持气膜内外压差相对恒定,保证气膜建筑安全,解决了车辆无法快速进出气膜建筑及车辆进出时气膜内外压差无法维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气膜建筑进出门的正视立体图;
图2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气膜建筑进出门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处于开启状态的气膜建筑进出门的正视立体图;
图4是处于开启状态的气膜建筑进出门的后视立体图;
图5为风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处于停止状态的风机放大图;
图8是处于运行状态的风机放大图。
附图标记
门框 1 门扇 2
补压系统 3 控制箱 4
气压传感器 5 手动开关 SA
低压传感器 PL 高压传感器PH
热继电器 FR 接触器 KM
运行指示灯 H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膜建筑进出门的立体图,这是从气膜外部观察的视图,图2是从气膜内部观察的视图,图1和图2显示的进出门处于开启状态,图3和图4显示了进出门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气膜建筑进出门包括门框1,其由刚性材料制成,优选地为金属结构或砼结构。
气膜建筑进出门还包括门扇2,其安装在门框1上;门扇2可以为电动或手动卷帘门或滑升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74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生物质产气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产率的装置
- 下一篇:动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