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犊牛饲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7630.4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0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熊本海;杨振刚;张江林;杨亮;王天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00 | 分类号: | A01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莎;李弘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犊牛 饲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犊牛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犊牛是指初生到断奶6月龄以内,以乳汁为主要营养来源的初生小牛。一般来说,犊牛的抗病能力、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均较差,所以必须进行精心护理和喂养,才能培育出体质健壮的犊牛。
研究表明,小犊牛觅食的乳汁需要保证清洁、干燥,而且小犊牛的生长速度很快,对乳汁的需求量需要精细地人工控制才能够保证其生长期的营养。犊牛在幼龄期,牛奶是犊牛唯一的食物,哺乳后犊牛依然会保持着吮奶的行为,针对这一特点,六周龄以内的幼犊以个体牛栏为好。每个犊牛栏隔离放置,每只犊牛一栏,栏间保持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犊牛之间相互舔舐、吸吮,以防止吃入脏东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犊牛饲喂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犊牛饲喂装置,包括门栓、至少一个活动杆、多个固定杆、第一围栏板、第二围栏板、第三围栏板和至少一个饲喂架,
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上端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栏板和所述第二围栏板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杆之间设置有活动杆,所述相邻的设置有活动杆的两个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没有设置活动杆的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围栏板的外侧设置有饲喂架且位置在设置有活动杆的所述相邻的两个固定杆之间;
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上端沿其横向边缘设置有横向固定部,所述横向固定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横向固定部上且另一端绕所述通孔转动同时转动半径大于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所述活动杆上设置遮挡杆,所述遮挡杆的两端经弯折后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且与所述活动杆的一部分围成一个空心遮挡面;
所述第三围栏板与所述第二围栏板平行,且所述第三围栏板与所述第二围栏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第一边界板和第二边界板;
所述第三围栏板的上端设置所述门栓,所述门栓向上打开,使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在该间隙中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在所述第一边界板和第二边界板之间来回移动;所述门栓向下关闭,使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在该间隙中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在所述第一边界板和所述门栓之间来回移动,或者,在所述第二边界板和所述门栓之间来回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设置有活动杆的两个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距离是没有设置活动杆的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两倍,且所述的饲喂架设置在所述相邻的设置有活动杆的两个固定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三分之二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两两相等,在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上端每相隔四个固定杆设置一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杆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饲喂架包括第一环形固定架和第二环形固定架,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架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围栏板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架通过至少一根支撑条与所述第二环形固定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架通过三根支撑条与所述第二环形固定架连接,形成空心的柱体,同时所述每根支撑条的位置等分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架或第二环形固定架所围成的圆形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固定部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依次等距设置在所述横向固定部上,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该些通孔切换固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围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围栏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围栏板与所述第二围栏板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界板和所述第二边界板的间隔距离不小于六个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边界板和所述第二边界板沿着其两个相对的横向边设置在所述第三围栏板与所述第二围栏板的所述间隙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为中间空心结构且垂直、等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上端,所述活动杆为中间空心结构与所述第一围栏板的上端呈一定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饲喂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栏板的外侧且位于设置有所述活动杆位置处的斜下方。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犊牛饲喂装置,由于所述第三围栏板的上端设置所述门栓,所述门栓向上打开,使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在该间隙中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在所述第一边界板和第二边界板之间来回移动,实现了根据犊牛的身形、头部的大小对饲喂口的调节,从而可以采用人工对喂养的时间、乳汁的摄入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也避免了犊牛之间相互舔舐、吸吮,吃入或混入了其它脏东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7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