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静电防辐射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8361.3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3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殷翔芝;徐耀林;张才钧;乔冠娣;华茂东;陈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防辐射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静电防辐射的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服装主要由含棉、毛、化纤等纱线织成,衣服面料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由此穿着的人会产生不舒适感。而已对于一些特别的行业,例如在电子厂上班的一线操作工人,静电会对生产的产品造成影响,所以更是需要抗静电的服装来防止静电的产生。此外,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器的广泛应用,各种辐射也随之产生,这些辐射很难避免,对于孕妇来说,迫切希望能有防辐射的衣服进行保护。现有技术中也有抗静电防辐射的面料生产。其生产方法为:一,在普通面料进行后整理的过程中涂上抗静电涂层,二是在织造面料的过程加入金属丝。对于第一种方法生产出的面料,存在的缺陷是穿在身上闷热并且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涂层会脱落,从而失去抗静电防辐射性能。第二种方法生产出的面料由于加入了金属丝,普遍存在着手感粗糙,穿着不舒适的缺点,并且抗静电防辐射的性能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防辐射面料,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并且具有优良的抗静电防辐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静电防辐射面料,包括表层、底层和里层,所述里层位于所述表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表层包括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为粘胶长丝,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采用斜纹组织交织,所述底层包括底层经纱和底层纬纱,所述底层经纱和底层纬纱为棉纱,所述底层经纱和底层纬纱平纹组织交织,所述里层包括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里层纬纱包括第一类纬纱、第二类纬纱和第三类纬纱,第一类纬纱为涤纶长丝,第二类纬纱为导电纤维,第三类纬纱为纳米金属屏蔽丝,里层经纱为涤纶长丝,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交织的一个组织循环结构如下:
第一排:里层经纱、第二类纬纱、里层经纱、第二类纬纱;
第二排: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第一类纬纱、里层经纱;
第三排:里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第一类纬纱;
第四排:第一类纬纱、第一类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经纱;
第五排: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
第六排:里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里层经纱;
第七排:第三类纬纱、里层经纱、第三类纬纱、里层经纱;
第八排: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里层经纱、第一类纬纱。
优选地,所述涤纶长丝的细度是32D-48D,所述粘胶长丝的细度60-72D,所述棉纱的细度为32tex-60tex。
优选地,所述表层、里层、底层每隔3cm-5cm采用缝合线缝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纤维的直径为12um,所述纳米金属屏蔽丝的直径10um。
优选地,所述表层的克重为190-198g/cm2,所述里层的克重为150-180g/cm2,所述底层的克重为200-210g/cm2。
优选地,所述里层与表层或者里层与底层的空隙间填充有人造丝或羽绒,用于冬天使用,即可抗静电防辐射,还能起到防寒作用。
优选地,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采用三上一下斜纹组织交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静电防辐射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面料的底层是接触皮肤层,故选择亲肤柔软棉纱平纹织造,所选择的棉纱细度适中,使手感舒适,降低导电纤维的硬朗感。里层是抗静电防辐射层,里层选择涤纶长丝与导电纤维、纳米金属屏蔽丝交织,采用的组织循环结构使纱线浮长适中,既不会出现织物过于硬朗的效果,也不会使织物松散,产生抗静电防辐射性能,并且手感柔软。面料的表层采用粘胶长丝,选择斜纹交织,增加透气性。整个面料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并且具有优良的抗静电防辐射性能。由于棉纱的吸湿性好,故用在底层可以吸收皮肤的汗液。而因为涤纶长丝的吸湿性差,容易干爽,故里层采用涤纶长丝,起到吸湿快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是该抗静电防辐射面料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编织图。
图3为底层经纱和底层纬纱的编织图。
图4为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编织图。
标号说明
1表层
2里层
3底层
4空隙
5缝合线
11 表层经纱
12 表层纬纱
21 里层经纱
22 第二类纬纱
23 第一类纬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8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漂浮节点具有可变电容的源像像素及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