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8516.3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0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姬广斌;张永刚;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6 | 分类号: | B60R7/06;E05B47/00;E05B8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手套 扶手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汽车内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经常会将一些随身物品放置手套箱及扶手箱,因此需要频繁的开启和关闭汽车手套箱及扶手箱。而现有的汽车手套箱与扶手箱多是通过机械卡合结构锁闭,开启时较为不方便,且所述卡合结构经过频繁的开启和关闭磨损较大,影响汽车的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汽车手套箱与扶手箱机械卡合结构开启不方便及磨损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包括:手套箱与扶手箱,位于中控台的解锁控制装置,所述解锁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板和面板,其中所述面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解锁电路;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解锁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触发所述解锁电路产生第一解锁信号的第一按键和用于触发所述解锁电路产生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二按键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面板;
所述解锁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第一电控锁结构,包括固定在仪表板上的第一电控锁本体和固定在手套箱盖上的第一锁卡口,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锁本体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
第二电控锁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扶手箱上的第二电控锁本体和固定在扶手箱盖上的第二锁卡口,其中所述第二电控锁本体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控制装置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板上的滑道,以及用于遮盖所述面板的,通过所述侧板上的滑道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的滑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控锁本体、第二电控锁本体为阳极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的表面设置有荧光材料的提示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手套箱与扶手箱均采用电控锁锁闭,通过解锁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分别与位于中控台的解锁控制装置连接,仅通过一按键便能开启手套箱或扶手箱,给汽车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面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箱锁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箱锁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解锁控制装置;2、壳体;3、底板;4、侧板;5、面板;6、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解锁电路;9、电源控制电路;10、第一按键;11、第二按键;12、第一电控锁结构;13、第二电控锁结构;14、手套箱盖;15、扶手箱盖;16、第一锁卡口;17、第二锁卡口;18、第一电控锁本体;19、第 二电控锁本体;20、滑道;21、滑盖;22、手套箱;23、扶手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手套箱与扶手箱锁的汽车,包括:手套箱22和扶手箱23,位于中控台的解锁控制装置1,参见图1、图2及图3,所述解锁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2,所述壳体包括底板3、侧板4和面板5,其中所述面板5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和第二安装孔7;
位于所述壳体2内的解锁电路8;
位于所述壳体2内的电源控制电路9,包括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解锁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8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