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常压节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8629.3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3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姚顺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顺玉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2B37/02;F22B37/36;F22B37/38;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1538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 节能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常压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增长,所以目前对于节能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而锅炉属于高耗能设备,因此,对于锅炉的节能研究是业内研究的重点。如今,对于锅炉产生的多余热量的利用、保温性能等大方向节能方案的改进已经比较完善,而对于一些锅炉设计的细节问题的处理却比较粗略,如蒸汽回流管露于锅炉外产生的热损失和锅炉保温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必然会造成一部分能源的浪费。另外,现在的锅炉在工作中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一旦发生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专利号为20132022389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反应锅炉节能装置,其公开了一种通过桶体内收集锅炉加热层的热量,收集的热量来加热桶体中的液体,极大的提高了多余热量的利用率,降低了锅炉加热热量损失。但是此锅炉的导热管伸出于桶体外与进水口相连通,不仅需要在桶体上开设孔使得导热管伸出,并且还要与进水口相连通以保证冷凝水从进水孔流入内桶中,其技术要求较高,而且位于桶体外的导热管会散失一部分热量,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造成能源的浪费。另外,上述专利采用了手动泄压阀,需要随时关注压力的大小来手动控制泄压,一旦出现失误,则会出现极大的安全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锅炉大多数为圆柱侧面,其保温层也为厚度均匀的圆柱形,保温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常压节能锅炉,不仅采用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锅炉,使得隔热层的厚度相对加厚,实际使用中的保温效果更好,而且将导热管设置在内桶体的内部,所述导热管的下部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减少能源的浪费,制造工艺相对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常压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搅拌装置、减速机、电机、水位计、发热管、温度测量装置和若干导热管,所述锅炉本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所述锅炉本体由设置在锅炉本体内层的隔热层、设置在隔热层内层的加热层、设置在加热层内层的内桶体组成,所述减速机通过圆柱形支架安装在锅炉的顶端,所述搅拌装置的一端与减速机的一端采用活套连接,所述搅拌装置的另一端深入内桶中,所述减速机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锅炉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与加热层连通的进水口与排气口和与内桶体连通的投料口,所述锅炉的下端设置有与加热层连通的排水口和与内桶体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水位计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外部且与加热层连通;所述发热管穿过锅炉本体的侧壁和隔热层沿锅炉的径向与加热层相接触;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伸入到内桶体底部的测量体和固定在锅炉本体顶端的温度表;所述每一导热管均设置在锅炉本体内且位于内桶体的上方,所述每一导热管由不同大小的两部分空心金属管组成且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均与加热层相连通,所述每一导热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本体的横截面为正十六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基脚架。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为硅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为两根,且均从锅炉本体的侧壁上伸入加热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口处枢转连接有一盖体,所述盖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底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锅炉本体的下端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导热管上的若干排气孔均朝向内桶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内桶体的上部且与所述锅炉本体顶端的内壁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顺玉,未经姚顺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8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再热装置
- 下一篇:双对称管壳式硫酸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