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用的保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9231.1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荣;陈坚跃;刘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合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外转 总成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用的保持架。
背景技术
普通的外转子电机转子部分通常包括机壳、永磁体和导磁圈,其中永磁体又因充磁方向分为N极和S极,以下简称N永磁体和S永磁体。机壳通常是铝压铸件,因为驱动轴需要通过机壳与导磁圈配合达到外转子的要求,所以导磁圈必须固定在机壳中。导磁圈通常是矽钢片冲件,导磁圈里面加工定位永磁体用的凹槽,永磁体固定在导磁圈上的凹槽中,N永磁体和S永磁体交替间隔排列设置。该结构的电机导磁圈通常为单个的零件,导致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其次,导磁圈上开有安装永磁体的凹槽,工艺繁琐且加工难度大,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在将导磁圈固定安装到机壳中时,通常是沿导磁圈等间隔角度设有3至6个在其轴向上贯穿其本体的沉孔,然后通过旋合在机壳上的相应的螺栓将导磁圈固定在机壳上,该安装方式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导磁体无法放入机壳中。中国专利文献CN202405895U(专利申请号201120567379.6)公开了“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其中记载了:“机壳在内旋转面上开第一凹槽,铁质弧形状的保持架以分段方式嵌入在机壳内,段数可根据永磁体的数目和机壳内径两因素决定,保持架5的底部内表面设有凸台,相邻凸台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内设置有S永磁体或N永磁体,且在同一个凸台两侧的永磁体的磁极为相反的。”,由此可以看出,保持架安装较为复杂,生产安装效率低下。首先,在同一第一凹槽中设置多段保持架,安装麻烦且对保持架加工精度要求高,不仅要确保各保持架之间的衔接准确而且要确保各保持架相连之后还能刚好嵌入第一凹槽中;其次,还要保证不在同一第一凹槽中的保持架在机壳的轴向上相互对应,否则会导致永磁体安装不上,安装效率大大降低;最后,各保持架嵌入在机壳内,机壳在内旋转面上开第一凹槽,加工麻烦,同时机壳厚度需相应增加,导致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且生产成本较低的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用的保持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用的保持架,其结构特点是:保持架为注塑一体件。保持架包括定位部。定位部整体呈筒状,其壁厚为相应的永磁体的厚度1/3至1。定位部的外径与相应的电机壳的内径相对应。定位部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数量与永磁体数量相同的定位槽,其形状与永磁体相对应。保持架粘结固定设置在电机壳中。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保持架还包括上限位部。上限位部的内径与电机壳的内径相对应,上限位部的外径小于电机壳的外径。上限位部设置在定位部的上部外周上。定位部的各定位槽均开口向上且沿定位部径向贯穿其筒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为注塑一体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加工方便。保持架在安装到电机壳中时也很便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电机气隙不受保持架的影响。保持架设有上限位部,能准确将保持架定位在电机壳中,安装准确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的各定位槽开口向上,使得永磁体的安装快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保持架的各定位槽与永磁体的形状相对应,使得永磁体定位准确,永磁体在电机壳内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的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从图1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电机壳的示意图;
图6为从图1的下方向上观察时电机壳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保持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从图1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电机壳和保持架的示意图;
图10为从图1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电机壳、保持架和永磁体的示意图;
图11为从图1的上方向下观察时风叶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的下方向上观察时风叶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电机壳1,轴孔11,散热孔12,
保持架2,定位部21,定位槽21-1,上限位部22,
永磁体3,驱动轴4,风叶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合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合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9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施工提拉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微量样品电化学检测的夹持式三电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