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骨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0620.6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花世源;林上智;骆主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世源;林上智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骨板结构,并且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呈中空舌状的改良骨板结构。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承载体重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行动的是否自如,也因而关系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
退化性关节炎常发生的症状包括膝部酸痛无力及腘窝处硬紧不灵活等症状。症状加重时,则出现内侧膝关面疼痛,痛会向上牵连引起腰酸背痛,向下蔓延引起腿肚痛或踝痛,蹲下疼痛有困难,股四颈肌渐萎缩,膝关节渐形成内翻变型,无法走远路,夜里睡觉时膝部会酸痛。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界已研发出数种处理方式来应对该退化性关节炎的冶疗,该冶疗的方式可分为药物冶疗及外科手术的方式,其中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包含全人工膝关节及胫骨高位切骨术二者。当膝关节炎严重到犯及所有的关节面时,病人的膝痛无法获得减缓时,可以考虑做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然而人工膝关节有着以下的缺点,1)对于跑步、登山这类较剧烈的运动有影响;(2)骨和人工关节介面间于术后10年~15年后易有松动;(3)人工关节感染的治疗非常耗时且困难;(4)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有限;(5)关节置换价格昂贵。故此,除非必要的状况,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实非最佳的选择,另一种可考虑的方式是胫骨高位切骨术。胫骨高位切骨术适合用于关节炎只局限在内侧股骨胫骨关节面,同时其他关节面均正常的状况。胫骨高位切骨术是先于胫骨之上将胫骨内侧上端约离关节面五公分处,截去一小块骨头而形成一填充部,并于该填充部填入一填充物,迫使切断下方的胫骨向外翻,使力学轴回到正常的位置,再施骨板以固定该截骨处,直到填充部愈合,而使得内外侧关节能平均受力。这种手术并不伤及关节本身,手术简单且不存在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各种缺点。
然而,现有骨板结构多为T字、I字或L字型,其仅能针对骨骼的其中一小 区间的表面进行包覆,其并不能有效地提供膝关节处的生物力学稳定度需求。请参阅图一,图一绘示现有I字型骨板P的立体示意图。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第200800094号揭示一现有I字型骨板,其仅能有限地对该填充部的骨骼进行包覆,以致该骨板容易松脱、摇晃。此外,该设计由于不存在分散应力的设计,易生应力集中,或会影响骨板结构以致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骨板结构破损。另外,现有的骨板设计会不当的覆盖该截骨填充部,以致医疗人员无法对该填充部的伤口进行后续影像观察与治疗。再者,当标的动物的手术部位进行受力较大的活动时,胫骨受压可能会导致该截骨填充部受压变形,影响动物骨骼的愈合甚至造成断裂。
因此,有需要在现有骨板结构以外,再进一步开发一种能在应用最少材料的前提下,减少应力集中、避免不当覆盖填充部与防止伤口受压变形的骨板,让临床医师得以解决该等现存骨板结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骨板结构,用于贴附于一动物的一骨骼的表面以固定骨骼各部的相对位置,改良骨板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大致上呈一中空舌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骨板结构,用于贴附于一动物的一骨骼的表面以固定骨骼各部的相对位置,其包含有多个部份,分别为:一根部,具有一第一根端及一相对应的第二根端,第一根端及第二根端;一尖部,具有一第一尖端及一相对应的第二尖端;一甲桥部,自根部的第一根端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尖端连接;一乙桥部,自根部的第二根端往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尖端连接;其中,甲桥部及乙桥部的间系具有一空隙,空隙系自根部往尖部以一第三方向延伸而成,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系分别与第一方向相互平行。
进一步,该空隙于该根部的宽度与该空隙于该尖部的该宽度相同。
进一步,该甲桥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该乙桥部具有多个第二穿孔,该甲桥部及该乙桥部分别用于通过一骨钉来予以穿透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来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
进一步,该改良骨板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自该根部的该第一根端往该第二根端的反方向往外延伸而成,该突出部具有至少一第三穿孔, 该突出部用于通过一骨钉来藉由该第三穿孔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
进一步,该根部、该尖部、该甲桥部或该乙桥部的外侧缘具有一导角结构。
进一步,该根部、该尖部、该甲桥部及该乙桥部的外侧缘分别具有一导角结构,该导角结构自该骨骼的表面方向向该骨骼厚度方向收敛而成。
进一步,该甲桥部及该乙桥部自该根部往该尖部收敛以使该第一尖端及该第二尖端的最大距离小于该第一根端及该第二根端的最大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世源;林上智,未经花世源;林上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0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