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高清液晶阵列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0789.1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0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源;陆跟成;应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高清 液晶 阵列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驱动电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高清液晶阵列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TFT液晶阵列,在灌注液晶后,需由外部提供信号,直接驱动液晶阵列动作,显示不同的画面,以此检测液晶阵列是否正常工作,检测结果正常的液晶阵列,才会邦定外部的驱动IC,并组装背光等部件,制作为成品液晶屏。
全高清(FHD,1920*1080分辨率)的液晶阵列,因其本身特性决定,在现有液晶阵列驱动信号的基础上,对驱动信号增加了诸多要求:1)信号通道多,有的接近30路,所有信号均为模拟信号,2)信号波形随时间实时变化,且信号的最大正负电压范围大,可达-40V~+40V,3)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需小于0.1微秒,4)每个信号要求具有一定的电流驱动能力,一般要求超过100mA电流输出,5)部分信号,正负电压范围相同,但各个信号有独立的精确时序(Timing)要求,时序设定的单位为0.1微秒。
图1为现有液晶阵列驱动信号电路的一种示意图。图1包括MCU模块1-1、DAC数模转换模块1-2、固定电源模块1-3和放大电路1-4。MCU模块1-1作为主控模块,通过数据总线和片选/读写控制等信号,实时改变DAC数模转换模块1-2的输出,经低压放大模块1-4进行放大,得到放大电压范围的信号输出,此电压范围不超出运算放大器的正负电源范围。固定电源模块1-3,负责为低压放大模块1-4提供固定的正负工作电源。
图1所示电路,因其所采用的架构及工作原理,在信号速度、输出信号通道扩展、信号电压范围、电路稳定性等方面,都受到明显的限制,可适应原有液晶阵列产品测试需求,但无法满足全高清液晶阵列驱动信号的要求:1)定时精度不足:通常的MCU,其定时精度,可以达到毫秒级,但无法满足1微秒的精确定时,更无法以0.1微秒精度,在不同时段,向DAC数模转换模块1-2写入不同的数据,从而产生精确时序的电压波形。2)扩展不便,难以实现较多通道的驱动信号输出:高速DAC数模转换芯片,为提高数据刷新速度,均采用并行总线接口,以10位精度计算,不计片选、读写等控制线,需10根并行数据线,才可输出一路电压信号,经处理及放大,产生一路液晶阵列驱动信号。以图1所示电路,每增加一路独立的液晶驱动信号,需增加10根独立的数据线。以30路液晶驱动信号为例,高速DAC数模转换芯片所需数据线需300根,数量相当可观,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3)电路复杂:每增加一路驱动信号,都需要增加一个高速DAC数模转换芯片,并独立控制读写,操作复杂,电路稳定性降低。4)驱动信号电压范围窄:低压放大模块1-4,采用常规运算放大器,工作电源小于±22V,若使用转换速度快的运算放大器,则其工作电压多小于±18V,低压放大模块的输出信号,其电压范围,还要窄于此工作电压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输出信号定时精度低、信号通道扩展不便、信号电压范围窄、电路复杂、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全高清液晶阵列检测的要求的高压高速驱动电路,以提高信号时序精度,方便扩展输出信号通道数,较大扩展输出信号电压范围,能够很大地减少高速DAC数模转换芯片数量,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高清液晶阵列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转换模块,高压扩展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输出高速数字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经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高压扩展模块输出高压高速信号。
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路和信号转换模块还连接有用于给其供电的可调电源模块。
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为FPGA模块。
进一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为ADG3123信号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0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电站事故后堆内熔融物滞留系统
- 下一篇: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