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693.0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2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励盼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盼攀 |
主分类号: | H01S3/0941 | 分类号: | H01S3/0941;H01S3/1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72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单纵模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二极管泵浦的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尤其涉及一种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属于激光器领域。
背景技术
激光二极管(简称LD)泵浦的脉冲单纵模激光器具有线宽窄、峰值功率高、稳定性好、体积小等优点,主要用于外差探测和相干成像,在测距、测速和光谱学中都有很多用途。其中,1064nm的脉冲单纵模激光还可以通过倍频技术获得532nm的绿光,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如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随着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纵模固体激光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纵模选择理论,实现单纵模输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缩短腔长或在腔内插入纵模选择元件,选出单纵模;另一方面依靠模式间自身竞争并消除空间烧孔效应,使激光振荡在某一模式,一般在腔内插入隔离器形成单向行波腔。但是目前的激光器普遍存在输出能量较小,峰值功率较低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包括激光二极管、第一聚焦透镜、第二聚焦透镜、激光晶体、被动调Q晶体和耦合器,所述第一聚焦透镜、第二聚焦透镜依次设置在所述激光二极管和激光晶体之间,所述激光晶体与被动调Q晶体并列设置,所述被动调Q晶体设置在激光晶体和耦合器之间。
优选的,上述激光晶体为Nd:YAG激光晶体。
优选的,上述被动调Q晶体为Cr4+:YAG被动调Q晶体。
优选的,上述耦合器与所述激光晶体之间的距离为8mm。
优选的,上述Nd:YAG激光晶体厚度为1.5mm,两侧分别镀有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利用缩短腔长增加纵模间隔从而获得单纵模输出,得到单纵模连续的种子源结合主振荡放大器法获得大能量的输出,经过Q调制获得脉冲单纵模激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激光二极管(LD);2-第一聚焦透镜;3-第二聚焦透镜;4-激光晶体;5-被动调Q晶体;6-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包括激光二极管1、第一聚焦透镜2、第二聚焦透镜3、激光晶体4、被动调Q晶体5和耦合器6,所述第一聚焦透镜2、第二聚焦透镜3依次设置在所述激光二极管1和激光晶体4之间,所述激光晶体4与被动调Q晶体5并列设置,所述被动调Q晶体5设置在激光晶体4和耦合器6之间。激光晶体4为Nd:YAG激光晶体。被动调Q晶体5为Cr4+:YAG被动调Q晶体。耦合器6与所述激光晶体4之间的距离为8mm。Nd:YAG激光晶体厚度为1.5mm,两侧分别镀有增透膜。
其中LD固定在热沉上,并且带有半导体制冷器,LD发射的光经过第一聚焦透镜2和第二聚焦透镜3汇聚后进入Nd:YAG激光晶体4,再经过Cr4+:YAG被动调Q晶体5和耦合器6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动调Q单纵模激光器,利用缩短腔长增加纵模间隔从而获得单纵模输出,得到单纵模连续的种子源结合主振荡放大器法获得大能量的输出,经过Q调制获得脉冲单纵模激光。获得输出重复频率为1.9-52kHz,脉宽为1.4-2.9ns的单纵模激光,在泵浦功率为1.8W的情况下峰值功率达到最高值17.6kW。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盼攀;,未经励盼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