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动力旋转桨叶的水力旋流器井下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997.7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E21B4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1299 北京市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旋转 桨叶 水力 旋流器 井下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旋转桨旋流管的油井井下油水分离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工业中,油和水在地下总是伴生的。同时,在现有的石油开采技术中,常常需要向地下高压回注水,实现油藏的注水驱动开发。现有采油技术中,将油水一起采出井外,然后再进行油水分离的处理;同时再另外向地下注入高压水,这样造成石油的开采成本大幅度攀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带动力旋转桨叶的水力旋流器井下油水分离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动力旋转桨叶的水力旋流器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层套管、水力旋流器、旋转桨叶、中心轴出油管、动力装置、旋流器出水管、井下注水碎沙泵总成、配水器、油层封隔器、油水层封隔器和水层封隔器;
所述水力旋流器、所述旋流器出水管、所述井下注水碎沙泵总成和所述配水器设置在所述油层套管之内,所述水力旋流器在所述油层封隔器与所述油水层封隔器之间,所述配水器在所述油水层封隔器与所述水层封隔器之间;
所述水力旋流器包括上部筒体和下部锥体组成,所述上部筒体的壁上设有切向进液口,所述切向进液口通过所述油层套管的管壁后与产油层相通,所述上部筒体的中间设置所述旋转桨叶,所述旋转桨叶的中心轴是中空圆管构成中心轴出油管,所述中心轴的顶端伸出所述水力旋流器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中心轴出油管的底端开口在所述旋转桨叶下方的轴心位置,所述中心轴出油管的顶端伸出所述水力旋流器、并在所述油层封隔器上方设有出油口与所述采油泵的吸入腔连通;所述水力旋流器、所述旋转桨叶、所述中心轴出油管同轴设置;所述旋转桨叶和所述中心轴出油管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油水层封隔器与所述水层封隔器之间的所述油层套管的管壁上开有连通注水目的层的注水口,所述水力旋流器的下部锥体与所述旋流器出水管连通,所述旋流器出水管的出水向下经所述井下注水碎沙泵总成加压后,通过所述配水器后再经过所述注水口注入所述注水目的层。
所述水力旋流器的下部锥体的锥角为5°-25°。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油层混合液切向进入水力旋流器的上部筒体,在旋转桨叶的带动下加速旋转,轻相的原油聚集在旋转轴心附近,在采油泵吸入腔与所述水力旋流器内的压差作用下进入采油泵吸入腔;混合液在所述水力旋流器的锥管段(即下部锥体中)加速旋转,由于油水的密度差,油水进一步分离,油被吸入中心轴出油管,水和泥沙由于密度较大,向下进入注水碎沙泵总称,加压后经配水器注入注水目的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将石油采出油井前,油层出液首先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用分离出的水直接回注到注水目的层,将剩余的低含水油抽采出井外;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分离水避免了暴氧、杂菌感染风险,减轻了分离水对地面处理设施的腐蚀破坏,减少了采出水的外排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