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式呼吸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5964.6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钟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新华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腹式呼吸训练器。
背景技术
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他活动所必须的生理过程之一。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
胸式呼吸由于不使用横隔肌肉而是借助于胸部肌肉,因而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而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弹性减退。此外,由于胸式呼吸的过程缺乏效率,因而人体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进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肺的退行性疾病大多侵犯人的中下肺叶,这与长期胸式呼吸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
腹式呼吸由于使用的是横隔肌肉,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肺组织得到健康的锻炼。进行腹式呼吸时胸腔容积扩大使心脏得到充分舒张,有利于心肌供氧。腹式呼吸不仅弥补了胸式呼吸的缺陷,而且可使中下肺叶的肺泡在换气中得到锻炼,从而延缓老化,保持良好弹性,防止肺的纤维化。腹式呼吸时,腹部一张一弛,也使腹部脏器得到适当的按摩。做腹式深呼吸运动,不仅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对胃肠道是极好的调节,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利于消化,加快粪便的排出,预防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腹式呼吸训练器,其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并不受场地限制,且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腹式呼吸训练器,主要由压力腹套、微型充气泵、频率控制电路、主机电路、输气软管、进气阀和排气阀组成。其中压力腹套包括充气气囊、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左绷带和右绷带。其中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均为弧形的硬质板,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呈相对设置。前固定板、左绷带、后固定板和右绷带首尾依次相连后形成一个中空的环形。充气气囊为弧形的软气囊,且充气气囊与前固定板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充气气囊固定在前固定板的内侧面。进气阀和排气阀设置在充气气囊上。微型充气泵经输气软管与充气气囊上的进气阀相连通。排气阀直接与大气相连通。主机电路的输入端上设有控制开关。频率控制电路连接在主机电路的输入端上,主机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型充气泵、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控制端。
上述腹式呼吸训练器,还进一步包括微型抽气泵和出气软管;主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微型抽气泵的控制端,且微型抽气泵经出气软管与充气气囊上的排气阀相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固定板呈盾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腹套在固定到人体上时,前固定板和充气气囊的上部低于人体剑突及两侧肋弓下缘,下部高于人体左右两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上方,横向宽度短于人体左右腋中线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绷带和右绷带上均设有长度调节搭扣。
上述方案中,所述频率控制电路包括手动频率控制按键、声控频率控制集电路和/或固定频率控制集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充气气囊的内腔中还进一步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主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腹式呼吸训练器,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使人们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腹式呼吸能来提高肺的利用率,增加肺活量,保持肺部特别是中下肺叶的弹性,增加肌体供氧能力,使血液得到净化,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使人体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人体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更充沛。此外,本腹式呼吸训练器适用于各种姿势(如使用者可使用站姿、坐姿或卧姿等)、不受场地限制,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携带和成本低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腹式呼吸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力腹套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说明:1、压力腹套;1-1、充气气囊;1-2、前固定板;1-3、后固定板;1-4、左绷带;1-5、右绷带;1-6、搭扣;2、输气软管;3、进气阀;4、出气软管;5、排气阀;6、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新华,未经钟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5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