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滚装船进水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6497.9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6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薛伟胜;黄强;章新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20 | 分类号: | B63B25/20;B63B4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鲁玫瑰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装船 进水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滚装船进水报警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水位报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滚装船,边、艉门一般是汽车驶入船内的唯一通道,为满足各种型号的车间能进入船内,边、艉门的开孔面积一般都很大。而且,边、艉门的开孔低处一般在主甲板上,若密封不好的话,将很容易进水,一旦进水而没有警报的话,将有可能导致货舱进水过多导致海难事故的发生。对于开孔面积大于6平方米的舷外开孔,DNV 船级社要求有专门的边、艉门进水报警系统,当边艉门密封出现问题而导致漏水的时候,能及时给出报警以便船员尽快给予适当的处理。但是若报警的系统的系统设计不合理的话,将产生误报警(如甲板冲洗或消防水进入系统时的误报警),也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船舶进水报警装置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滚装船进水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能尽量避免甲板冲洗及消防系统存水产生的误报警,而且在船纵横倾状态下都能实现报警,装置简单易施工且方便操作,相比昂贵的货舱进水报警系统,此装置的成本比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滚装船进水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盒,该报警盒一侧连接有集水管,另一侧连接有截止阀;所述报警盒包括盒体及浮球液位控制器,所述盒体上下分别开设有进、出口,从而形成报警盒进水预警通道,而所述水位控制器通过连接组件横向穿过盒体设置且其部分暴漏于盒体外,从而形成报警结构。
进一步,所述浮球液位控制器为市场上销售的,且优选的型号为UQK-01-C-Z-B。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位于盒体侧面开口外壁上,且其依次包括底板、垫片、双头螺栓、螺母及弹簧垫片。
进一步,所述底板及垫片依次位于盒体侧面开口外壁及浮球液位控制器上连接环直接,而双头螺栓与螺母配合实现锁紧、固定,而所述弹簧垫片安装于螺栓上。
进一步,所述盒体侧面还设置有手孔盖。
进一步,该报警装置还包括一止回阀,该止回阀位于报警盒及截止阀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边在甲板与边、艉门密封间的边、艉门进水侧水槽前后(或左右)方向加漏水口及集水管,集水管连接到自制的进水报警盒,进水报警盒下方做一个截止阀,平时常关,当边、艉门进水的时候,由于截止阀的关闭,进水会逐渐填满进水报警盒及集水管,当进水水位高于浮球液位控制器设定高度时,电路接通,报警启动,船员得到报警信息后即可前往处理;当处理完毕,开打截止阀,已进入集水集水管及报警盒的水将被排空到舷外(装载危险品而不能拍机舱时或货舱污水井,报警解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与普通的污水井报警相比,此报警装置能尽量避免甲板冲洗及消防系统存水产生的误报警,而且在船纵横倾状态下都能实现报警,装置简单易施工且方便操作,相比昂贵的货舱进水报警系统,此装置的成本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2中所述报警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一种汽车滚装船进水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盒1,该报警盒1一侧连接有集水管2,另一侧连接有截止阀3, 报警盒1及截止阀3之间设置有止回阀4;所述报警盒1包括盒体11及浮球液位控制器12,所述盒体11上下分别开设有进、出口111、112,从而形成报警盒进水预警通道,而所述水位控制器12通过连接组件2横向穿过盒体设置且其部分暴漏于盒体11外,从而形成报警结构。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前述连接组件2位于盒体11侧面开口外壁上,且其依次包括底板、垫片、双头螺栓、螺母及弹簧垫片;所述底板及垫片依次位于盒体侧面开口外壁及浮球液位控制器上连接环直接,而双头螺栓与螺母配合实现锁紧、固定,而所述弹簧垫片安装于螺栓上。所述盒体侧面还设置有手孔盖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6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PU复合救生筏
- 下一篇:用于船舶货舱的双轨式可折叠棚架及双轨式可折叠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