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饲养刺吸式昆虫的新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9648.6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2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陈超;薛芳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陈超;薛芳森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4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养 刺吸式 昆虫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养刺吸式昆虫的新型装置,在室内条件下对刺吸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进行饲养,研究该类昆虫的发育特性。
背景技术
刺吸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是指通过类似针管状的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体表或浅层组织(叶、花、果等),吸取植物营养汁液的一类昆虫(如稻飞虱、蚜虫、蝽象、叶螨、蓟马和粉虱等等)。该类昆虫一般为小型昆虫,形体较小,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短,一年发生世代多,繁殖速率快,种群数量大,且多数群集在植物茎叶上刺吸汁液,消耗植物养料和水分,破坏输导组织,形成褐色斑点,严重危害时可导致植物组枯萎和倒伏。这些昆虫会传播多种病毒病等,其传播病毒造成的损失有时远比其直接危害造成的损失大。刺吸式昆虫相比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其饲养的难度更大,它需要植物体能保持活体状态,才能有利于昆虫刺吸汁液而存活下来,不像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它是通过咀嚼植物组织而存活,不需要植物活体也能饲养成功。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用来饲养刺吸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小规模试管法:取寄主植物的中下部分(带短的根)放在试管里(试管因植物以及饲养的昆虫的大小以及数量而定),上面用棉花塞住,通过在试管底部滴加少量水,使植物不至于快速干枯,但是对植物的保持作用很有限。这类的设计方法主要优势是方便观察、记录昆虫的发育状况,但是水直接加入试管,使得昆虫容易掉入水中导致虫子直接淹死,而且对水分的重复滴加以及植物、试管的更换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要更换试管内的水,需要先把滴管伸入试管吸掉原来的水,再重新滴加新的水,这样极有可能惊动昆虫,使得昆虫在更换的时候从管口逃脱。另外如果要更换寄主植物的话,也需要先将试管内的水先吸走才能进行操作,这样的方法很繁杂。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进行实验,但是实验过程会比较繁琐;
2、大规模笼养法:主要是通过用盆栽法栽培寄主植物,然后用孔洞小于饲养昆虫的纱布制好的笼子罩住植物,通过这样到大量饲养昆虫。这种设计方法的优势主要是可以大量繁殖昆虫,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根本就无法进行观察、记录昆虫的发育状况,只能进行扩繁作用;其次它用来饲养昆虫的寄主植物主要是使用苗期植物,对昆虫的抗刺吸性较低,也需要定期更换,且更换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对刺吸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进行饲养,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为昆虫饲养管(上),饲养管的固定装置(中)和溶液盛装装置(下);
上部分昆虫饲养管包括两端开口的透明圆柱体有机玻璃试管,其直径和高度随所饲养的昆虫大小及数量多少而定。以水稻灰飞虱而言,若饲养数量在100头以内,则可以采用直径5cm、高度为20cm的试管,寄主植物更换期在一个星期左右,具体还与饲养的温度有关;若是在100头以上,则需要将饲养试管大小酌情增加,但随着饲养虫数的增加,植物的更换频率也需增加。试管上下端分别用泡沫塞塞住(泡沫塞要与孔洞相配合,以防昆虫逃逸;也可使用孔洞密度足够小的纱布代替)。上端泡沫塞主要是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下端泡沫塞中间穿过昆虫的寄主植物,对植物有一个固定的作用,在选择寄主植物的时候,需要留有少量的短根,以便植物能够更长久的保持生命,减少对植物的更换频率。将上端泡沫塞、下端固定寄主植物的泡沫塞以及该寄主植物插入到两端开口的试管的两端口,上端插入一半左右,形成一个软塞状,下端泡沫塞全部插入,这样就组合成了饲养刺吸式昆虫的装置的上部分(昆虫饲养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陈超;薛芳森,未经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陈超;薛芳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9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窃电监测装置
- 下一篇:电机电压电流过零点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