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9769.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电气 连接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在结合后会存在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大小和端子之间的正压力、端子镀层、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其中端子之间的正压力是影响接触电阻大小的关键因素。一般MQS端子接触片采用的材料是CuNiSi,外层为不锈钢弹性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和温度交变,端子接触片CuNiSi产生应力释放和退火,导致与配对端子插片接触力变小,接触电阻增大,由于通电原因,产生热量,使端子温度升高,接触电阻继续增大,形成恶性循环,端子承载电流能力下降,温度过高,直至失去电流承载能力和周边部件受损。因此针对由于长期振动和高温环境使接线端子接触片产生应力释放和退火导致端子结合处压紧力不够,端子接触电阻变大,端子过热产生失效的现象,需要一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来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整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端子在振动和高温条件下出现材料应力释放和退火后弹性衰退导致接触力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包括:
端子外壳,所述端子外壳为“U”形结构;
端子接触片,所述端子接触片为“J”形结构,所述端子接触片包括柄部和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端子外壳“U”形结构的底端,所述柄部位于所述端子外壳“U”形结构一侧的内壁上,且柄部的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端子外壳;
热双金属片,所述热双金属片为“J”形结构,所述热双金属片包括热双金属片主动层和热双金属片被动层,且所述热双金属片主动层材料的膨胀系数大于热双金属片被动层材料的膨胀系数,所述热双金属片被动层与所述端子接触片相贴合,所述热双金属片主动层与所述热双金属片被动层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热双金属片主动层所用材料为锰镍铜合金,所述热双金属片被动层所用材料为镍铁合金。
可选地,所述热双金属片与所述端子接触片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端子外壳的外部包有一层不锈钢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采用新的结构和热双金属片,使端子接触片与其所配合的电气件在温度升高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压紧力,防止了因为接触电阻增大而产生的电气连接端子过热失效,保证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整车安全性,从而保护了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端子外壳;2、端子接触片;3、柄部;4、弯曲部;5、热双金属片;6、热双金属片主动层;7、热双金属片被动层;8、焊点;9、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电气件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包括:
端子外壳1,所述端子外壳1为“U”形结构;
端子接触片2,所述端子接触片2为“J”形结构,所述端子接触片2包括柄部3和弯曲部4,所述弯曲部4位于所述端子外壳1“U”形结构的底端,所述柄部3位于所述端子外壳1“U”形结构一侧的内壁上,且柄部3的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端子外壳1;
热双金属片5,所述热双金属片5为“J”形结构,所述热双金属片5包括热双金属片主动层6和热双金属片被动层7,且所述热双金属片主动层6材料的膨胀系数大于热双金属片被动层7材料的膨胀系数,所述热双金属片被动层7与所述端子接触片2相贴合,所述热双金属片主动层6与所述热双金属片被动层7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9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正反向结构USB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动机护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