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1550.X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洋;彭云飞;吴书有;黄亚农;钱大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李爱英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通道 弹性 穿舱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管路附件,尤其涉及应用于船舶建造领域的一种带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的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属于管路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穿舱件是船舶管路系统的重要附件之一,它是用于贯穿水密舱、甲板、舱柜等并能使管路保持各自密封的管路附件。为了保持舱壁的强度、密封性和管路的维修性,船舶用穿舱件通常有两种形式:法兰联接式穿舱件和螺纹接头穿舱件。当管路公称通径DN≤32mm时,通常选用螺纹接头穿舱件;当管路公称通径DN≥40mm时,通常选用带旋入法兰的法兰联接式穿舱件。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穿舱件,目前舱壁穿舱件均属于单通道形式,即一个穿舱件仅为一根管路穿过舱壁时所使用,这就意味着当有多少根管路需要穿过舱壁时,就需要在舱壁上安装多少个相对应规格和数量的穿舱件,从而造成舱壁上开孔数量较多,且穿舱件布置繁多、拥挤,管路通道识别困难。这种复杂现象在管路系统中有多根较小通径管路穿舱布置时尤为明显。同时,目前的穿舱件也没有较好解决管壁结构振动及流体介质脉动向舱壁传递问题,缺乏一种既能满足管路隔振要求,又能满足舱壁的强度、密封性、可靠性等要求的多通道管路弹性穿舱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其具有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解够决小通径管路穿舱的集中隔振问题,同时又能满足舱壁的强度、密封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一种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包括小通径管、内管、限位压盘、内六角螺钉、套管、弹性体、焊接坐板、密封垫片和内管限位环;
所述小通径管的两端带有带螺纹接头,个数为两个以上;
所述内管为封闭的圆柱空腔结构;
所述套管的内腔为环形空腔,套管两端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所述限位压盘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但小于套管两端的孔径;
所述焊接坐板的一侧表面上加工有凸起结构;
其整体连接关系为:小通径管的两端分别沿径向穿过内管的上下两端面并与其焊接在一起,内管位于套管内部的圆周面上沿轴向固定连接内管限位环,内管、内管限位环和套管通过弹性体同轴硫化在一起,限位压盘通过内六角螺钉与套管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限位压盘与内管限位环一起构成穿舱件的限位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焊接坐板焊接在套管的外圆周面上;螺纹法兰连接系统管路,焊接坐板的凸起结构与舱壁上的凹槽配合后连接,凸起结构与凹槽之间由密封垫片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环氧树脂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内圆周面上沿径向延伸出环形凸起结构,可进一步增强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将船舶管系与舱壁的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它隔振性能优于传统的管路系统穿舱件,能够有效隔离管系振动噪声向舱壁的传递,解决了小通径管路穿舱的集中隔振问题,提高了船舶的减振降噪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带有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与传统穿舱件相比,减少了舱壁开孔数量,减少了穿舱件安装时的使用面积,同时提高了船舶管系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压盘与内管限位环一起构成穿舱件的限位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
4.本实用新型的隔振能力由弹性体实现,由于弹性体的刚度可在材料强度范围内自由设计,因此不必考虑其密封预紧力等问题,具有较强的隔振性能,位移补偿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
5.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工人施工、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路多通道弹性穿舱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小通径管、2-内管、3-限位压盘、4-内六角螺钉、5-套管、6-弹性体、7-焊缝、8-焊接坐板、9-舱壁、10-密封垫片、11-内管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小通径管1、内管2、限位压盘3、内六角螺钉4、套管5、弹性体6、焊接坐板8、密封垫片10和内管限位环11;
所述小通径管1的个数为四个,且两端带有带螺纹接头;
所述内管2为封闭的圆柱空腔结构;
所述套管5的内腔为环形空腔,套管5两端的孔径大于内管2的外径,套管,5的内圆周面上沿径向延伸出环形凸起结构,可进一步增强弹性体6与内管2的硫化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15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金属海底管道绝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联卡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