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1680.3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文;周墩明;魏茂珍;孙勇刚;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1/03 | 分类号: | B23Q1/03;B23Q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邓忠红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工作台,为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的附加工作台,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加工制造中,涉及薄板类零件的铣削加工时,常规装夹、固定工件的方式为台钳或垫块装夹,而这一方法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1、零件长度尺寸通常会超出台钳钳口长度,悬出部分太长容易造成装夹变形,加工精度受到影响,不能保证质量;2、需根据加工零件的外形、大小多次选取垫块,加工不同位置需多次更换垫块,且装夹点多,导致加工的步骤多,工人操作动作多,零件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多,质量问题多,低效、低质量、高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种平板工作台,其结构简单,可组合或单独使用,方便操作,易于调整,安全可靠,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用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薄板零件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工作台,包括支承座,T形块和连接支承座与T形块的连接螺钉,以及平板;所述支承座上有通孔,用于将支承座固定在机床工作台的台面上,支承座上还有用于将平板固定在支承座上的螺纹孔;所述T形块安装在机床工作台的T形槽中;连接螺钉的螺纹部分与T形块中的螺纹孔相匹配,光杆部分与支承座中部的通孔相匹配;支承座通过连接螺钉和T形块固定在机床工作台的台面上;所述平板上设有与支承座上的螺纹孔相匹配的平板固定孔,还有用于装夾工件的工件装夾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平板上的平板固定孔至少有3个,分布在平板的两端,与机床工作台的T形槽相对应;平板上的工件装夾孔为螺纹孔,并均匀分布。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平板上的平板固定孔具有沉台,该沉台使平板固定螺钉1.4的螺钉头落入沉台内,并低于平板的上平面,以保证平板为平面。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支承座与T形块相对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台,该凸台宽度与T形槽出口匹配,定位凸台高度a与T形块窄端高度b之和小于T形槽出口厚度c;每个支承座的支承高度d相等。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平板由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和第四平板拼接组成,4块平板厚度相同,大小按加工工件的大小组合配置。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支承座的通孔具有沉台。
所述平板工作台,其连接螺钉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的特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是:
1.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2. 可实现各种薄板零件装夹的铣削加工;
3. 彻底解决了薄板零件因装夹而导致的加工精度问题;
4. 有较强的通用性,适于普通铣床、数控铣床、钻床等设备使用;用于对不同材料、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单件和批量等各种零件的加工与生产;
5. 因装夹次数少和更换的次数少,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6. 高质量、高效率和减少劳动力,实现了生产加工的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平板工作台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的M局部放大图;
图2为图1的卸掉工件7之后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的B-B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机床工作台俯视图;
图4为机床工作台A向视图;
图5.1为第一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5.2为第二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5.3为第三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5.4为第四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6.1为T形块主视图图;
图6.2为图6.2的俯视图;
图7.1为支承座主视图;
图7.2为图7.1的俯视图;
图7.3为图7.1的仰视图;
图8.1为连接螺钉主视图;
图8.2为图8.1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记名称为:1-支承座,1.1-通孔,1.2-螺纹孔,1.3-定位凸台,1.4—平板固定螺钉,2-T形块,3-连接螺钉,4-平板,4’- 平板固定孔,4’’- 工件装夾孔, 4.1-第一平板,4.2-第二平板,4.3-第三平板,4.4-第四平板, 5-机床工作台,6-T形槽,7-工件,8-对刀仪安装区,a- 定位凸台高度,b-T形块窄端高度,c-T形槽出口厚度,d-支承座支承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1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基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连续锯齿形拉筋结构的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