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2822.8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7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锋;陈文涛;林茂青;唐绍国;谢兰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18 | 分类号: | B41F1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棒。
背景技术
在塑料软管的印刷过程中,软管通常套于印刷棒上,印刷棒则安装于印刷机上,电机带动印刷棒沿着印刷机的转盘转动一周从而依次经过各个印刷单元,从而完成套于印刷棒上的软管表面圆周的印刷。在此过程中,为保证印刷前软管可顺利被推送至印刷棒上或印刷完成后软管可从印刷棒上顺畅脱出,业内传统的做法为保障一定的软管管身与印刷棒配合间隙。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软管管身与印刷棒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0.05-0.1mm,印刷时软管与印刷棒间存在移位,因而印刷套准精度差,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印刷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棒,其可同时解决印刷移位与顺畅送管、脱管生产之间因配合间隙而存在的矛盾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棒,包括中空圆筒体、压紧件、O型密封圈和通气管。所述压紧件设置在中空圆筒体的用于承接软管的首端;所述中空圆筒体尾端设置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通气管设置在中空圆筒体内部,其两端分别与中空圆筒体尾端以及压紧件对应配合,并用O型密封圈进行气密封;所述压紧件上设有径向的吹气孔和轴向的回气孔,所述通气管内部与进气孔和吹气孔相通,所述通气管外部与中空圆筒体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与压紧件的回气孔以及中空圆筒体的排气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体尾端的内部设置向中间突出的台阶部,所述通气管与中空圆筒体尾端配合的端部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与台阶部配合,且对应的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通气管的环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围成所述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中空圆筒体同轴心并与压缩空气源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中空圆筒体的临近其尾端约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棒长位置处,所述排气孔环绕中空圆柱体设置并均匀分布于圆心在中空圆柱体的轴心上的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到中空圆筒体的首端。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包括穹形的主体以及从主体垂直延伸的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固定在中空圆筒体首端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体的外径小于主体的最大外径,而主体的最大外径与中空圆筒体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孔位于环状体与主体相交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体内侧设置有凸台;所述通气管与压紧件配合的端部设有与凸台配合并安装对应O型密封圈的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的厚度小于中空圆筒体尾端台阶部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进印刷棒与软管管身间的配合类型,一方面从结构上缩小印刷过程中二者的配合间隙,避免印刷时软管与印刷棒间产生移位,从而提高套印精度和印刷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借助于气流的运送,增加软管管身与印刷棒在印刷前的送管以及印刷后的脱管操作过程中的配合间隙,从而可以同时解决印刷移位与顺畅送管、脱管生产之间因配合间隙而存在的矛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印刷棒带有部分先注头再印刷的软管的沿轴心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印刷棒带有部分先印刷再注头的软管的沿轴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棒安装于印刷机上以便对套于印刷棒上的软管进行印刷。请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棒1具有大致为圆柱状的外形,其包括中空圆筒体2、压紧件3、O型密封圈4和通气管5。压紧件3设置在中空圆筒体2的用于承接软管6的首端。通气管5设置在中空圆筒体2内部,其两端分别与中空圆筒体2尾端以及压紧件3对应配合,并用O型密封圈4进行气密封。
中空圆筒体2尾端用于将印刷棒1可拆卸地安装到印刷机上,中空圆筒体2尾端的内部设置向中间突出的台阶部(未标号),台阶部围成与中空圆筒体2同轴心的进气孔21,进气孔21与印刷机的压缩空气源相连。中空圆筒体2上还设有临近于其尾端约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棒长位置处的多个排气孔22,排气孔22环绕中空圆柱体2设置并均匀分布于圆心在中空圆柱体2的轴心上的同一圆周上。中空圆筒体2的首端内侧设有螺纹(未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2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