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336.8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5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龙;赵军;王永庭;张言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路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控制器 硬件 测试 系统 | ||
1.一种新能源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气故障注入模块、电信号调理模块、PXI实时系统和模拟负载;其中,
电气故障注入模块,用于实现对被测控制器的故障注入,包括传感器故障注入单元和执行器故障注入单元,传感器故障注入单元和执行器故障注入单元分别与被测控制器连接,传感器故障注入单元用于控制传感器信号为开路、对地或电源短路,执行器故障注入单元用于向模拟负载输送控制信号;
电信号调理模块,通过系统资源接口分别与PXI实时系统和电气故障注入模块中的传感器故障注入单元连接,并通过系统资源接口与被测控制器连接,用于将PXI实时系统发出的传感器信号调理为被测控制器可以识别的信号,及将被测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调理为PXI实时系统可以采集的信号;
PXI实时系统,用于模拟被测控制器的传感器信号,并采集被测控制器的控制信号;
模拟负载,与电气故障注入模块中的执行器故障注入单元连接,用于模拟被测控制器的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故障注入模块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KL30端及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KL31端及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KL30端和KL31端分别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模拟负载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自恢复保险丝、位于自恢复保险丝两端的跳帽、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其中,所述第一接插件和所述第二接插件均为6针的接插件,所述第一接插件和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左三针和右三针分别相连,所述第一接插件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右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插件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左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故障注入模块包括CAN总线故障注入单元,所述CAN总线故障注入单元位于CGM模块内称为带CAN总线电气故障注入的CGM模块;所述带CAN总线电气故障注入的CGM模块包括:开路控制模块、对地短路控制模块、对电源短路控制模块、对公共端短路控制模块和终端电阻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低速模拟输出单元、低速模拟输入单元、低速数字输出单元、低速数字输入单元、高速信号采集及发生器和高压产生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模拟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参考端、运算放大器和第一输出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参考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模拟输入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过流保护电路、低频滤波电路和第一输出端;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过流保护电路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频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低频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3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铁路货车及其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