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4490.7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1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属于床上睡眠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枕头结构均由枕心、枕套等构成枕头主体,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枕头,如中药枕、按摩枕等受到用户欢迎。随着人们对空气离子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空气离子技术对人体健康益处很多。将空气离子技术用于睡眠可以起到增强睡眠效果、加快体力恢复、净化睡眠空气的多种健康作用,但是直接在枕面上释放空气离子或者从枕内向外释放空气离子都是不可行的,因为空气离子自由扩散过程中极易中途被周围物体截获吸附,很难最终到达人体,导致对人体的效果降低甚至消失,所以要想让空气离子技术在睡眠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需要解决空气离子扩散过程中极易被周围物体截获吸附的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人加装了机械吹风装置,强制空气离子向人体进行定向吹送、定向扩散,避免被其它物体截获吸附,但是该方法存在噪音问题,无法应用于对噪音极为敏感的睡眠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枕头,它能够让空气离子定向扩散到人体头部,解决中途被其它物体截获的问题,同时还具有无噪音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在枕头主体的边缘装有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有绝缘外壳和空气离子释放端。该空气离子释放端一般都在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的顶部,这是最适于空气离子扩散的位置,但是除顶部以外再低一些的位置虽然效果不如顶部好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效果,可在枕头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至少装一根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并且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上还装有红外线部件,该红外线部件可发射出远红外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由于在枕头主体边缘装有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就像昆虫的触角一样显著凸出于枕面,同时由于头部也位于枕面之上,因此使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的空气离子释放端到人体头部的距离明显比到枕面及周边物体的距离更近。根据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的原理,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与人体头部的电场强度将显著高于相对枕面及周边物体之间的电场强。因此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的空气离子释放端产生的空气离子将延电场强度最高的方向直接向人体头部扩散,从而避免了中途被枕头主体及周边物体截获吸附、影响效果的问题。同时,由于采用电场引导原理来推动空气离子 定向扩散,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机械送风装置会产生噪音的问题,因此具有无噪音运行的优点,达到了本发明目。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果,在枕头主体的左右两侧各配置至少一个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这样无论人怎样翻身,人体头部特别是面部都能够充分靠近其中一侧的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让空气离子直接对人体头面部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1.枕头主体,2.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3.空气离子释放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枕头,在枕头主体1的边缘有可竖起的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该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止一个,一般采用在枕头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各安装一个的布局方案,这是一种模仿昆虫的仿生学设计。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安装在枕头主体1两侧,这样不论人翻身朝向哪一边,都可以充分接收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释放出来的空气离子。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与枕头主体1的连接处有转轴,可以使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调节角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接近人体头面部,这样可以与人体头部特别是头面部形成最强的电场,从而让空气离子可以延电场最强方向对人的头面部区域定向释放。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与枕头主体1连接部位的转轴带有过线孔,让导线能够与内部的电路连接;当然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也可以采用可调节的定位金属软管与枕头主体1固定连接或采用其它柔性可变形结构均可,此类结构对行业内普通技术人员很常见,有很多实现这种连接的结构,因此不再逐一赘述。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的外部为了安全装有绝缘外壳,其顶部有空气离子释放端3,该空气离子释放端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装多个。空气离子释放端3是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的导体通过绝缘外壳上的开孔结构借助尖端放电原理直接向空气中释放电子产生空气离子的放电构造,有凹坑尖针式、碳纤维束式、栅栏式、金属丝式等很多种形状结构,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熟悉的,不再逐一赘述。根据尖端放电原理,空气离子释放端3在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顶端时空气离子最容易像空气中扩散释放,但是如果空气离子释放端3布置在比顶端稍低一些的位置,其空气离子释放效果虽然不如布置在顶部更好,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对人释放空气离子的作用效果,在触角状空气离子电极2的中上部安装有红外线部件,利用红外线部件发射远红外线可加速头部和面部的血液循环,使鼻腔和呼吸道的植物神经末梢对空气离子的敏感程度增强,从而使空气离子的神经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未经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4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