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进料溜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5919.4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江;李胜春;陈铁军;王品益;沈健;高晓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矿棉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0 | 分类号: | F27D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料 溜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渣高温熔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高炉渣沟与熔渣炉之间,用于将高炉热态炉渣导入熔渣炉的侧进料溜槽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热态熔渣不仅具有很高的温度(1400~1600℃),其平均热焓约为1670MJ/t,属于高品质的余热资源;而且炉渣内还含有大量矿物质。为了充分利用高炉热态熔渣的余热资源以及炉渣内的矿物,将处于工业热态的高炉热态熔渣直接引入到熔渣炉中,并在其中添加少量的调质料(粉末状)改善熔渣的理化性能;这样在充分利用废渣显热的同时,还可生产出矿棉、矿渣微晶玻璃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建材产品。
熔渣炉在结构上,尤其是原料的引入方式上与无机材料行业的电熔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传统无机材料行业电熔炉采用冷态粉料加入;而熔渣炉则主要采用高炉热态炉渣(温度一般在1300~1600℃之间)间歇式加入。由高炉排出的高炉热态炉渣通过高炉渣沟导流到熔渣炉内时,需要通过引入装置将高炉渣沟内的高炉热态炉渣导入熔渣炉;但由于高炉热态熔渣具有很高的温度和较强侵蚀性,这使得引入装置容易被腐蚀,而且在熔渣炉热态熔渣进料过程中还会导致引入装置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改性;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185465U,公开日2013年9月1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熔渣炉热态熔渣和调质料的引入装置,它包括与熔渣炉的炉腔相通的渣槽,该渣槽的槽体由内侧往外侧依次包括耐火材料层,冷却水层及保温材料层。渣槽相对两侧的顶部上分别设有若干燃烧嘴,且该燃烧嘴的喷嘴朝向渣槽内侧。耐火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有由金属材质构成的冷却水腔体。该申请案的引入装置虽然具有抗侵蚀性能,并且能够改善引入装置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但其为了解决引入装置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直接在耐火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有由金属材质构成的冷却水腔体,并且冷却水腔体横截面呈半圆形;这使得其在实际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制作难度大、不利于实际生产制作及推广的问题。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燃烧嘴水平设置在渣槽相对两侧的顶部上,这使得燃烧嘴喷出的火焰位于渣槽上方,其热量大部分都直接散发到空气中,而不能被渣槽内熔渣所吸收、利用,导致燃烧嘴对渣槽内熔渣的加热效率及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在高炉热态炉渣导入熔渣炉的同时,还需要加入少量的粉末状调质料引入,并且其需要满足高炉热态炉渣和冷态调质料的同步添加;因而在冷态调质料加入过程中往往会使高炉热态炉渣产生温度“急降”现象,导致热态矿渣和冷态调质料二者难以充分的混合,不利于获取良好、均匀的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热态熔渣引入装置在实际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制作难度大、不利于实际生产制作及推广的问题以及其燃烧嘴对渣槽内熔渣的加热效率及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侧进料溜槽装置,其不仅可有效解决侧进料溜槽装置的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而且便于实际生产制作,降低制作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喷枪对进料溜槽内熔渣的加热效率及效果,从而有效避免冷态调质料加入过程中往往会使高炉热态炉渣产生温度“急降”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一种侧进料溜槽装置,其能够在不影响高炉热态熔渣导入熔渣炉的同时,对熔渣炉内的气体环境温度是否达标进行判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进料溜槽装置,包括设置在高炉渣沟与熔渣炉入料口之间的进料溜槽装置,该进料溜槽装置包括溜槽支架,设置在溜槽支架上的溜槽本体,设置在溜槽本体顶面上的进料溜槽及设置在溜槽支架上、位于进料溜槽上方的上盖,所述进料溜槽的两端开口,进料溜槽的一端构成进料溜槽的进料端口,且该进料端口与高炉渣沟的端口相连接;进料溜槽的另一端构成进料溜槽的出料端口,且该出料端口由熔渣炉入料口伸入熔渣炉内;所述上盖上、位于进料溜槽上方设有燃烧喷枪,且该燃烧喷枪的喷嘴自上而下的朝向进料溜槽;所述溜槽支架的横截面呈U形,溜槽支架由底座及设置在底座相对两侧边上的相互平行的两支撑侧板构成;所述溜槽本体置于底座上,并位于两支撑侧板之间,且溜槽本体与两支撑侧板之间分别设有耐火材料隔层,所述底座内设有冷却水腔,底座外侧面上设有与冷却水腔相通的进水口及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矿棉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矿棉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5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整体片头
- 下一篇:火道墙火口用耐火节能密封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