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接型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6554.7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于华;田茂光;文定江;闻升学;钟雪飞;田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丰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接型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工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快接型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倒闸操作过程中,装拆接地线工作如图1中所示。拆装接地线时,先将接地棒10上的两颗固定螺丝12拧松,然后将接地线20上的接触片22与接地棒10上螺纹孔对齐后再用固定螺丝固定。
在这个拆卸接地线的过程中,将一组接地线与接地棒完成连接平均每个人用时约3分30秒,所花费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如何能压缩该环节时间,快速完成倒闸操作,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就成为亟需攻克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快速拆装接地线的快接型接地装置。
一种快接型接地装置,所述快接型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棒、接地线、铜片及快速接地套件,所述铜片上分别接地棒连接孔和快速接头连接孔。所述铜片通过所述接地棒孔和螺丝固定在所述接地棒上,所述快速接头套件包括快速插接的静接头和动接头,所述静接头安装在所述铜片的快速接头连接孔上,所述动接头与所述接地线连接。
在其中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静接头包括固定螺钉和母接口,所述动接头包括公接头和内六角螺丝,所述静接头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铜片的快速接头连接孔上,所述动接头通过所述内六角螺丝与所述接地线的接触片连接。
在其中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铜片为弯折成直角的连接片,其一边上开设有所述接地棒连接孔,另一边上开设有所述快速接头连接孔。
在其中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铜片上开设有两个接地棒连接孔,所 述接地棒连接孔的孔径和间距与所述接地棒上的螺纹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快接型接地装置采用将快速接地套件的静接头和动接头分别于接地棒和接地线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快速接地连接和拆除,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和劳动强度,节省了停送电时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接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组装后拆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组装后插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压缩装拆接地线时间,快速完成倒闸操作,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接型接地装置。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快接型接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该快接型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棒10、接地线20、铜片30及快速接地套件40。
铜片30为弯折成直角的连接片,其一边上开设有两个接地棒连接孔32,另一边上开设有快速接头连接孔34。接地棒连接孔32的孔径和间距与接地棒10上的相对应,可通过固定螺丝12将铜片固定在接地棒10上。
快速接头套件40包括静接头(固定螺钉42、母接口44)和动接头(公接头46、内六角螺丝48)。静接头连接在铜片20上,动接头连接在接地线20上。更具体地说,固定螺钉42穿过铜片上的快速接头连接孔34,将母接口44固定在铜片30上;接地线20上的接触片22用内六角螺丝48与动接头连接。连接 完成后的快接型接地装置如图3中所示。
请结合参阅图4,当需要进行接地安装时,只需将连接好接地线20的动接头(公接头46)接入连接在接地棒10上的静接头(母接口44)内即可。
反之,但需要进行接地拆除时,只需要将动接头(公接头46)从静接头(母接口44)内拔出即可。
经过实验检测,采用上述快接型接地装置后,连接用时和拆除用时平均为17秒和24秒。
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快接型接地装置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丰县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丰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65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