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轻体跃层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276.7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1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钟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崇林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C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轻体跃层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楼板,尤其涉及适于隔出跃层的一种超薄轻体跃层楼板。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中,跃层建筑越来越多。例如,现在开发商建设了很多loft建筑。在这些跃层建筑中,需要住户自己隔开跃层,从而形成双层空间。但是,现有跃层建筑的层高相对都比较低,普遍低于5米。因此,在隔开跃层时,就要求隔开跃层的楼板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薄,以节省空间,增加楼层高度。同时,由于现在的楼房都是高层,一旦出现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也需要楼板具有防火等功能。但是,现有的楼板通常都是在水泥沙浆中穿插一些钢筋制成,这种楼板的强度较低。因此,为了提高楼板的强度以满足承重要求,所以楼板都做的较厚,从而能够挤占大量空间,降低楼层高度,难以满足跃层建筑对楼板的需求。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较薄,从而少占空间、增加楼层高度,且满足楼房承重需求的跃层楼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轻体跃层楼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轻体跃层楼板,其由框架、水泥沙浆和石子组合而成,所述框架包括由角钢焊接形成的外框、所述外框的其中一个底面上焊接的钢网格、所述外框的另一个底面上焊接的两根弓形的圆麻花钢以及所述圆麻花钢与所述外框之间的钢板,其中,所述钢网格由多根焊接在所述外框上的横向、纵向和斜向棱形钢组成,所述圆麻花钢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外框的两条较短边上并且焊接点距离所述外框的较长边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框的较短边的长度的五分之一,所述水泥沙浆灌满所述框架内,所述石子压入在所述水泥沙浆中。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圆麻花钢的直径为6毫米。
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跃层楼板的较长边的长度L=1300毫米,较短边的长度D=770毫米,厚度H=30毫米。
再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水泥沙浆中不但含有水泥、沙子,还含有固化剂和纤维胶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该跃层楼板比较薄,因此少占空间,能增加楼层高度。同时,该跃层楼板有韧性,载重大,不变形,能满足跃层的承重需求。此外,该跃层楼板体小而轻,搬运方便,安装简易。最后,该跃层楼板环保,能防火、防震、防潮,满足现代房屋对建筑材料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框架的其中一个底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框架的另一个底面的示意图。
图中,1、外框;2、钢丝网;3、圆麻花钢;4、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轻体跃层楼板,用该跃层楼板隔出楼房的跃层。该跃层楼板由框架、水泥沙浆和石子组合而成。所述框架包括由角钢焊接形成的外框1、所述外框1的其中一个底面上焊接的钢网格2、所述外框1的另一个底面上焊接的两根弓形的圆麻花钢3以及所述圆麻花钢3与所述外框1之间的钢板4。其中,所述钢网格2由多根焊接在所述外框1上的横向、纵向和斜向棱形钢组成。所述圆麻花钢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外框1的两条较短边上并且焊接点距离所述外框1的较长边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框1的较短边的长度的五分之一。所述水泥沙浆灌满所述框架内,所述石子压入在所述水泥沙浆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优选地,该跃层楼板的较长边的长度L=1300mm;较短边的长度D=770mm;厚度H=30mm。
下面结合图2-3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内部结构和制作过程。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跃层楼板的框架的其中一个底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制作该跃层楼板的框架时,首先由角钢焊接形成外框1,该外框1的尺寸就决定了跃层楼板的尺寸。在焊接好外框1之后,在外框的其中一个底面上焊接钢网格2。为了提高跃层楼板的强度并降低跃层楼板的厚度和重量,所述钢网格2包括多根焊接在所述外框1上的横向、纵向和斜向棱形钢。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钢网格2包括三根均匀分布的纵向棱形钢,一根位于中心的横向棱形钢,以及多根位于所述纵向棱形钢和横向棱形钢之间的斜向棱形钢。这种形式的钢网格2,能够有助于提高跃层楼板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崇林,未经钟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孔植入式带支盘抗浮岩石锚杆
- 下一篇:搅拌钻头及搅拌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