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废液分离结构及污废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8689.7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钧涵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液 分离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废液处理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设于污废液处理装置内,用以协助污废液于处理设备内分离油污及杂质。
背景技术
在各行业与各项作业过程中,有会产生具有油污或残渣杂质的污废液,其通常需要将油污或残渣杂质分离处理。普通欲将污废液中的油污与残渣杂质分离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一大型的分离装置,令污废液于该分离装置内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比重较轻的油污浮于上方,而残渣杂质则沉淀于底部,藉此达到将污废液中的油质与残渣杂质的效果。
然而,以此方式进行污废液分离,其体积庞大而不利于使用,且需长时间静置等待污废液分离,在使用上相当不便且耗废时间。因此,中国台湾第M460091号《污废水分离装置》,公开了一种污废水处理装置是于一箱体内放置有多个整齐而并排的污废水分离板,该污废水分离板10请参阅图1所示,具有多个以预定间距相互垂直交错排列的污废水分离接条11,使各该污废水分离接条11间形成多个透孔12,且各该污废水分离接条11位于朝向箱体导入口方向的迎水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一斜切面13。
藉此,当污废液自导入口流入应用有该污废水分离板的箱体时,是会由各该污废水分离接条11间的多个透孔12通过,而污废液中的油污会附着于该斜切面13,且当累积至一定程度时,油污便脱离该斜切面13而浮于上方;残渣杂质则与该斜切面13碰撞后,因其重量而下落于底部。藉此,使得此一污废水分离装置得以无须静置,而可持续地由导入口通入污废液,具有体积较小、不占空间及容易搬运的功效。
因此,此一污废水分离装置在分离油污及残渣杂质的效率上仍有待加强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废液分离结构及污废液分离装置,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废液分离结构及应用此污废液分离结构的污废液分离装置,以提高污废液分离装置在分离油污及残渣杂质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废液分离结构,包含:多个第一分离接条,各相邻的第一分离接条间是互不接触,该第一分离接条的一端面为一连接面,另一端面则为一斜切面;多个第二分离接条,各相邻的第二分离接条间是互不接触,该第二分离接条的一端面为一连接面,另一端面则为一斜切面,各该第二分离接条是以其连接面结合于各该第一分离接条的连接面上,使各该第一分离接条及各该第二分离接条间形成多个透孔;以及多个扰流柱,成型于该第一分离接条的连接面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废液分离装置,包含:一作用箱体,内部具有一作用空间,该箱体具有与该作用空间相连通的一导入口、一导出口及一排油口,该排油口形成于该箱体的上侧,多个前述污废液分离结构,各该污废液分离结构是以该结合件相互结合后,容设于该作用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提供的污废液分离结构及污废液分离装置,可以获得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该污废液分离结构的第一分离接条的连接面上成型有多个扰流柱,藉此使得污废液在通过污废液分离结构时,产生复杂的紊流,提高与斜切面接触及碰撞的机会,藉此提高分离油污及残渣杂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污废水处理装置的污废水分离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污废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污废液分离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污废液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污废液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污废水分离板 11 污废水分离接条
12 透孔 13 斜切面
20 作用箱体 21 作用空间
211 分离区 212 净液区
22 隔板 221 空缺部
23 导入口 24 导出口
25 排油口 26 斜板
27 盖体
30 污废液分离结构 31 第一分离接条
311 连接面 312 斜切面
32 第二分离接条 321 连接面
322 斜切面 33 扰流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钧涵,未经张钧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8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