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从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单顶盖过滤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0272.4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科尔比;曼温德·辛格;戴维·科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氏滤膜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4 | 分类号: | B01D63/04;B01D65/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中 除去 污染物 顶盖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多个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用于从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单顶盖过滤筒。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于更清洁和更安全的水源的探索,水过滤是一个重要的并且在成长中的行业。已有数种用于过滤水的装置——木炭过滤器、反渗透、超滤以及中空纤维膜过滤仅是其中的一些。中空纤维膜过滤使用多个在一个筒内排列成一束的中空纤维膜。使用灌封材料,将纤维固定在顶部和底部上。典型地,污水进入中空纤维的外侧,同时在灌封材料的一侧上抽真空,以将污水抽过中空纤维,从而产生清洁的渗透流。这样的双顶盖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即膜的积垢。当将污水从纤维的外侧抽到内侧时,污染物积累在纤维的外侧上,从而随着时间经过降低过滤效率。已经使用了众多方法以在操作过程中松开这些污染物(例如摇动、超声清洁、空气冲刷、反冲洗),然而,每种方法均因为双顶盖设计而具有其限制。
现有技术系统包括用于将污水引入至过滤筒5中的进料口10。用灌封材料(例如环氧树脂)将多个中空纤维膜15固定在两端20a和20b。从一端或两端25抽吸清洁的水或渗透物。如上所述,污染物在纤维膜的外侧上形成,并且因为双灌封(或顶盖)设计而难以除去。因此,想要去除顶盖中的一个,同时仍然获得膜过滤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顶盖过滤筒,其含有多个仅在一端灌封的中空纤维膜,从而允许纤维在操作过程中更有效的清洁。
一方面,单顶盖过滤筒包括:
外壳5,所述外壳5包括用于接收脏的或污染的水的进料口10和用 于移除清洁的水的渗透口25;
多个中空纤维膜15,所述中空纤维膜15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在顶端通过灌封材料20固定;
充气喷嘴30,所述充气喷嘴30在所述外壳内并且位于与所述顶端相反的底端;和
至少一个通风管35,所述通风管35具有在所述外壳内并且位于所述顶端附近的接收端以及在所述外壳外的通风端,其中所述接收端接收来自所述充气喷嘴的空气,并且所述通风端在所述外壳外将所述空气排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中空纤维膜15具有尖端17,所述尖端17与所述顶端相反并且被密封。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存在多个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充气喷嘴的空气的通风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双顶盖过滤筒的内部的示意图,其中中空膜纤维在两端被灌封。
图2是单顶盖过滤筒的内部的示意图,其中中空膜纤维在顶部被灌封并且充气喷嘴位于筒的底部。
图3是单顶盖过滤筒的内部的示意图,其中存在多个通风管。
图4是中空纤维膜尖端密封的示意图。
图5是单顶盖过滤筒外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5=膜过滤筒外壳
10=用于接收脏的或污染的水的进料口
15=多个中空纤维膜
17=多个中空纤维膜上的尖端密封
20=灌封材料(顶盖)
25=用于接收来自过滤筒的清洁的水的渗透口
30=充气喷嘴
35=通风管,35a=通风管接收端,35b=通风管通风端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人意料地发现,其中仅在过滤筒的顶部将中空纤维膜灌封的单顶盖设计带来有效率的易于在操作期间清洁的膜清洁系统。这是因为,膜更自由地运动,并且来自充气喷嘴的气体可以更容易地在各条纤维之间运动,从而从纤维的表面冲洗掉更多的污染物。
参照图2,膜过滤筒外壳5包括位于外壳的底端的用于接收脏的或污染的水的进料口10。渗透口25位于外壳的顶端,并且从过滤筒移除清洁的水。在过滤筒内,多个中空纤维膜15以束的构造排列,并且在过滤筒外壳5的顶部灌封20。这形成了单顶盖设计。充气喷嘴30位于外壳5的底部。通风管35位于接近外壳的顶部附近,并且具有用于接收来自通风管的空气的接收端35a和位于外壳外部用于在外壳外部排出空气的通风端35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氏滤膜系统公司,未经科氏滤膜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0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