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对称式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1327.3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6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洪;林燕强;李兴和;林益志;陈洪海;曹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蓝天工业炉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D14/6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加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加热设备。属于加热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热式加热炉是采用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交替切换空气或气体燃料与烟气,使之流经蓄热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收高温烟气的显热,并可将助燃介质或气体燃料预热,形成与传统火焰不同的新型火焰类型,并通过换向燃烧使炉内温度分布更趋均匀。
加热设备采用蓄热式燃烧方式时传统的布局必须采用对称布置,当用于小型加热设备时,比如采用两个燃烧器时,加热设备的功率不足,而采用四个燃烧器时虽然达到了额定功率,但是成本大大提高,即采用偶数对的燃烧器或蓄热箱,这样的布局增加了加热设备的资金投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此加热设备采用奇数对的燃烧器,非对称布置相对于蓄热式燃烧器的传统常规布置,达到降耗目的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包括加热炉本体,其特点是: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有奇数个,均设置在加热炉本体的顶部,所述燃烧器的顶部为燃气进口,右部为空气进口,下部为烧嘴出口,所述烧嘴出口呈喇叭状,烧嘴出口位于在加热炉本体的炉膛内,所述燃烧器的空气管道内壁靠近燃气和空气的汇合部处设置有弧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其燃烧器有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在弧形凸起的作用下,空气形成旋转气流,产生很大的双锥球型回流区,与燃气混合后在火焰根部形成连续而且稳定燃烧条件。
②本实用新型在运作过程中,总有一个燃烧器处于排气状态(休息状态),通过三种工作过程的结合,可以使加热设备不间断运行,在保证加热设备的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本实用新型采用奇数对的燃烧器,非对称布置相对于蓄热式燃烧器的传统常规布置,达到降耗目的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面图。
图6为图5的B-B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中:
加热炉本体1,
燃烧器2,
空气进口2.1,
燃气进口2.2,
烧嘴出口2.3,
汇合部2.5,
弧形凸起2.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对称式加热设备,它包括加热炉本体1和燃烧器2,所述燃烧器2有三个,均设置在加热炉本体1的顶部。
参见图4-7,所述燃烧器2的顶部为燃气进口2.2,右部为空气进口2.1,下部为烧嘴出口2.3,所述烧嘴出口2.3呈喇叭状,所述燃烧器2的空气管道内壁靠近燃气和空气混合的汇合部2.5处设置有弧形凸起2.6。
工作原理:在弧形凸起2.6的作用下,空气形成旋转气流,产生很大的双锥球型回流区,与燃气混合后在火焰根部形成连续而且稳定燃烧条件,并且利用喇叭状的烧嘴出口2.3的附壁效应,火焰紧贴燃烧器2的出口侧炉壁向四周均匀伸展,产生圆盘形平火焰,以对流方式传热给炉膛,以辐射方式传热给被加热工件,能避免工件过烧。
工作过程一:左部和中部的燃烧器2工作时空气从各自的空气进口2.1进风,右部的燃烧器2的空气进口则排出烟气。
工作过程二:左部和右部的燃烧器2工作时空气从各自的空气进口2.1进风,中部的燃烧器2的空气进口则排出烟气。
工作过程三:中部和右部的燃烧器2工作时空气从各自的空气进口2.1进风,左部的燃烧器2的空气进口则排出烟气。
上述三种过程,总有一个燃烧器处于排气状态(休息状态),通过上述三种工作过程的结合,可以使加热设备不间断运行,在保证加热设备的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型的加热设备,采用奇数对的燃烧器或蓄热箱,优选的,燃烧器采用3个。非对称布置相对于蓄热式燃烧器的传统常规布置,达到降耗目的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蓝天工业炉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蓝天工业炉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1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