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2029.6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河道 水质 人工 湿地 处理 系统 | ||
1.一种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设于河道上游的拦水坝,通过该拦水坝在河道上游设置有蓄水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拦水坝下游的河道中依次设有水质净化单元和生态修复单元,所述水质净化单元包括通过砌筑于河底的两道平行设置的导流墙在河道的左、右两侧分别隔设出的复合流人工湿地,所述复合流人工湿地中包括在导流墙与河岸之间设置的基坑、设于基坑中的填料及填料表面种植的植被,该复合流人工湿地通过所述填料中部竖直朝下埋设的挡板隔为靠近河岸的下行流湿地和靠近导流墙的上行流湿地两部分,下行流湿地与上行流湿地通过挡板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间隔连通,在河岸边和导流墙上还分别设有复合流人工湿地的进、排水机构;所述的生态修复单元由若干组设于河道内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人工生态基和充氧池组成,在充氧池中设有曝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流人工湿地沿河道流向并列设有若干单元,各单元沿河道流向的长度与其垂直于河道流向的宽度之间的长宽比不小于1:3,相邻湿地单元之间设有由浆砌石砌筑的隔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流人工湿地的进水机构包括沿河岸高低错落布置的配水渠、进水渠及连接进水渠与下行流湿地部分的布水管网,配水渠与进水渠顺河道前后同向延伸,配水渠的一端通过河岸上绕拦水坝挖设的导流渠与蓄水塘连通,导流渠入口低于蓄水塘的水面并设有滤网,配水渠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控制渠内水位的闸门,配水渠通过侧边间隔均匀设置的矩形的溢流堰与进水渠连通,所述布水管网由若干等距排列在所述基坑靠近河岸一侧侧壁上的T形布水管组成,所述T形布水管包括垂直于河道流向设置的进水管段,进水管段的一端与进水渠连通、另一端垂直固定有分水管段,分水管段上均匀开设有出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机构包括设于导流墙上部均匀间隔布置的若干T形出水管,所述T形出水管包括垂直于河道流向设置的出水管段,出水管段的一端与河道连通、另一端垂直固定有集水管段,集水管段上均匀开设有进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经碾压后的自然土壤层、膨润土防渗层、填料基质层和粗砂表层,所述填料基质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卵石层和碎石层,在所述粗砂层和碎石层之间还设有格网隔层,所述的植被为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或茭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基质层中的卵石层厚度为15cm、由粒径20-30mm的卵石铺设而成;所述的碎石层厚度为35cm、由粒径10-20mm的碎石铺成;所述的粗砂层厚度为15cm、由粒径为1-5mm的粗砂铺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生态基由设于河底的人工仿生水草填料构成,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内间歇种植有菖蒲、千屈菜、美人蕉或水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水坝为橡胶坝,在拦水坝上游的蓄水塘中还种植有马蹄莲、荷花、睡莲、水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河岸上还种植有植草护坡和滨水植物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20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