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面清扫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2074.1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6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增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增茂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面 清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水面清扫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水域受到了污染,水体品质越来越差。
而目前,我国水污染主要是固体污染及液体污染两大类。其中,固体污染方面,除由陆地流入的各类垃圾外,主要是水生植物引发的污染,又以水葫芦和各种藻类最为严重。我国江河湖泊水面到处可见漂浮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滇池为例,其漂浮的水葫芦总量达数万吨。要打捞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工程量巨大,同时运输难度也很大,更难以解决的是堆放这些水生植物不仅需要巨大的场地,其腐烂产生的污水又对地下水等产生严重污染。液体污染主要是突发的各类化学品,油类物品的泄露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从而形成极大的生态危害。
目前的水面清扫船一般在清扫船上设置垃圾容纳仓,将人工或者自动捕捞的水面污染物装入垃圾容纳仓进行集中处理。水面清扫船上的垃圾容纳仓是固定设置于水面清扫船上,因此,随着垃圾容纳仓中的回收的水面污染物的增多,使容纳仓的重量逐渐增大,整个水面清扫船的重量随之增大,使整个水面清扫船的吃水深度增大。因此,由于清扫船的载荷不能超过规定值,因此,垃圾容纳仓盛装垃圾的量就会受到限制。
另外,目前相应的用于水体环境治理的装备研发及应用严重不足,水面清扫船一类的环保设备投入高、资金大,只投入,无产出,只能依靠政府投资,社会资金不愿进入等问题困扰水环境治理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纳仓在盛装水面污染物的过程中吃水恒定的水面清扫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清扫回收水面水生植物、且吃水恒定的水面清扫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清扫回收水面液体污染物、且吃水恒定的水面清扫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作为清扫船,又能在非清扫工作时作为游艇的水面清扫船。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清扫船,包括工作母船,以及用于盛装水面污染物的容纳仓,所述工作母船包括两个单船体,两个所述单船体通过连接体横向固定连接,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容纳仓设于两个单船体之间的连接体下方,每个所述单船体靠近所述容纳仓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设有至少两根固定柱,所述容纳仓上对应所述固定柱处固定设有环状连接件,所述环状连接件可上下滑动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为金属柱。
优选的,所述环状连接件为可开启式环状连接件。
优选的,每个单船体上设有两根固定柱。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清扫船,包括工作母船,以及用于盛装水面污染物的容纳仓,所述工作母船包括两个单船体,两个所述单船体通过连接体横向固定连接,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容纳仓设于两个单船体之间的连接体下方,每个所述单船体靠近所述容纳仓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设有至少两根固定柱,所述容纳仓上对应所述固定柱处固定设有环状连接件,所述环状连接件可上下滑动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
所述工作母船的船首处设有捕捞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工作母船上还设有干燥装置;所述捕捞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工作母船的船首处的拦阻引导格栅、以及用于将水生植物抓送到所述传送装置的自动抓手,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连接到所述干燥装置的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工作母船上位于所述干燥装置的出料口处还设有粉碎机。
优选的,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若干根串接的干燥筒,所述干燥筒内设有螺旋传送装置,所述干燥筒的下方设有太阳能反射板,所述干燥筒的外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所述传送带连接到所述干燥筒的进料口。
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清扫船,包括工作母船,以及用于盛装水面污染物的容纳仓,所述工作母船包括两个单船体,两个所述单船体通过连接体横向固定连接,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容纳仓设于两个单船体之间的连接体下方,每个所述单船体靠近所述容纳仓的侧壁上竖向固定设有至少两根固定柱,所述容纳仓上对应所述固定柱处固定设有环状连接件,所述环状连接件可上下滑动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增茂,未经叶增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2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桨前节能附体结构
- 下一篇:具有夹掣装置的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