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扭钢丝绳编织机设备退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2267.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红文 |
主分类号: | D04C3/48 | 分类号: | D04C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8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绳 织机 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扭钢丝绳编织机设备退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高压电力放线线路的发展,无扭编织钢丝绳或牵引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牵引绳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工程中常会使用12股或18股子钢丝绳通过编织而成的一条无扭编织钢丝绳,----这种绳子比较柔软,受拉力后无径向扭力,这就要求在编织的过程中对每一条子绳旋转一周要对子绳本身反向旋转一周,达到退扭效果,而我国目前生产的无扭编织钢丝绳的退扭装置是通过子绳旋转一周后通过摩擦带使子绳盘退扭,这种退扭方式常存在着退扭精度不够的问题,因而编织后的钢丝绳还存在内部的残余扭力,当编织过程中单丝扭力的累加效应到达极限后,会出现单丝打金钩或松丝现象,严重影响整个钢丝绳的抗拉强度,造成整条绳子左右弯曲不直,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进度。
为此,为提高编织出产品的质量及编织效率,需要对现有无扭钢丝绳编织过程中各条子绳的退扭机构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扭钢丝绳编织机设备退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无扭钢丝绳编织机设备退扭装置,包括6个相互咬合的拔叉轮盘、均匀分布在六个拔叉轮盘四周的拔叉,以及12个或18个无动力小车,所述无动力小车上端固接轨道滑块及小车固定立轴,所述固定立轴上装有与固定立轴滚动配合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上装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上固接子线轮架,所述子线轮架中部固定子线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叉轮盘中间固定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四周紧挨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固定在拔叉轮盘上。
优选的,所述行星轮均匀固定在所述太阳轮四周。
优选的,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子线轮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太阳轮、行星轮以及子线轮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定太阳轮与行星轮和子线轮摩擦盘的大小,拨叉带动无动力小车在轨道上旋转,而子线轮摩擦盘通过相应拨叉上行星轮的转动,使子线轮摩擦盘及子线轮盘产生自转,行星轮大小可自由设定,用来控制子线架上的子线轮盘的旋转方向,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明显降低了原纺织机使用摩擦带带动自转的失误概率,提高了退扭精度和稳定度,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及寿命,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保障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便于普及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车运行轨迹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所示的一种无扭钢丝绳编织机设备退扭装置,包括6个相互咬合的拔叉轮盘1、均匀分布在六个拔叉轮盘四周的拔叉2,以及12个或18个无动力小车,所述无动力小车上端固接轨道滑块及小车固定立轴,所述固定立轴上装有与固定立轴滚动配合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上装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上固接子线轮架,所述子线轮架中部固定子线轮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叉轮盘1中间固定太阳轮5,所述太阳轮5四周紧挨行星轮6,所述行星轮6固定在拔叉轮盘1上,所述行星轮6均匀固定在所述太阳轮5四周,所述太阳轮5与所述子线轮3大小相等,所述太阳轮5、行星轮6以及子线轮3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实施例,操作时,启动编织机本体,拔叉轮盘1旋转带动太阳轮5和行星轮6做相对静止运动,无动力小车通按既定轨道运动;运动中,小车自身方向按小车运行轨道的方向保持一致的,子线轮3随小车在拔叉轮盘1周边运动,同时与行星轮6产生摩擦,摩擦带动子线轮3与拔叉轮盘1产生相反的运动方向,其运动速度和运动周长与太阳轮5相同(太阳轮与子线轮比例为1∶1),从而使得与子线轮3固定的子线轮架转动,子线轮架上的子线轮盘4同样做相应转动,这样,无动力小车做转动时使钢丝绳扭转,子线轮架做等角度反方向相应的运动使得钢丝绳完全退扭,从而达到子线轮3相对于整个工作台不转的目的,在子线轮盘通过相邻拨叉轮盘1交叉口时,会脱离行星轮6的转动,这时,因小车走的是直线运动(不饶拨叉轮盘1的圆心转动),所以子线轮3自身也不会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钢丝绳编织机在编织钢丝绳的过程中,股绳时时退扭,明显降低了原纺织机使用摩擦带带动自转的冲击及失误概率,提高了退扭精度和稳定度,并且结构十分简单,工作可靠,实用性强。保障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便于普及和使用。
要求权利保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限于具体实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做出的技术变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红文,未经吴红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2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