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冲砂刮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3753.0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明;叶红;张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E21B2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冲砂 刮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作业用清洁工具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水井的油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管内壁会结蜡、结圬或结盐,导致油管内径变小,在对注水井实施测试时,出现测试仪器遇阻不能通过现象。为了实施测试,需要对水井进行作业,及时清除水垢、蜡、盐,以保障水井正常生产及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油田使用的刮管器采用钢丝下入,不能传递刮削动力,存在刮管一次成功率低、易卡井等问题;另一方面,刮削工具不能进入直径变小的井下工具内腔进行冲洗,且被刮落的脏物会堆积在工具内,采用原管柱反洗,效果差,很多井测试失败,只得进行起管柱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功率高,不易卡井、效果好的锥形冲砂刮管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接头、刮削主体、磨铣体、活动式冲砂笔尖,所述刮削主体连体设置在上接头的下方,在所述刮削主体的斜肩部设有两个斜孔,两个所述的斜孔分别与中心孔连通,在所述刮削主体的外周壁设有螺旋式刮削刀片;所述磨铣体与刮削主体的下部连接,在所述磨铣体外周壁上设置磨铣材料;在所述刮削主体内壁、于斜孔下方设置第一限位凸台,在所述磨铣体内壁上部设有第二限位凸台,在所述活动式冲砂笔尖上端一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配合设置在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凸台之间,使活动式冲砂笔尖在刮削主体的内侧作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用于井下管柱或工具内壁清洗,在使用时可采用连续油管或其它小直径空心管柱下入井下注水管柱内,连接在液压马达下端,当下至需要刮削部位后,地面缓慢开泵循环,洗井液循环正常后,加大排量,液压马达工作,带动工具旋转磨铣,并上下活动管柱进行刮削。冲洗液经施工管柱内向下,一部分流经中心孔,经活动式冲砂笔尖内孔冲出,形成向下强大的冲击力,冲洗沉砂与脏物,另一部分冲洗液经二个偏心孔向上,进入环空,以冲散刮落的脏物。当在井内遇阻时,下部的磨铣体上铺焊有坚硬的磨铣材料,可破坏井下圬、结晶体等,当进入需清洗的井下生产管柱中工具的内腔时,活动笔尖可伸出进行冲洗,冲洗沉砂与脏物。该工具设计合理,一趟管柱实现刮削、冲洗两功能,提高施工效率,减小作业工作量,且清洗效果好,适用于对套管进行清洁、冲砂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刮削主体包括圆柱段和连体设置在圆柱段下方的锥形段,锥形段实施从小到大逐步扩径,较短的圆柱段进行修复式刮削,实施保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接头1、刮削主体2、磨铣体3、活动式冲砂笔尖5,刮削主体2连体设置在上接头1的下方,在刮削主体2的斜肩部设有两个斜孔6,两个斜孔6分别与中心孔4连通,在刮削主体2的外周壁设有螺旋式刮削刀片7;刮削主体2包括圆柱段2-1和连体设置在圆柱段2-1下方的锥形段2-2;磨铣体3与刮削主体2的下部连接,在磨铣体3外周壁上设置磨铣材料8;在刮削主体2内壁、于斜孔6下方设置第一限位凸台2-3,在磨铣体3内壁上部设有第二限位凸台3-1,在活动式冲砂笔尖5上端一周设有翻边5-1,翻边5-1配合设置在第一限位凸台2-3与第二限位凸台3-1之间,使活动式冲砂笔尖5在刮削主体2的内侧作上下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3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灯忘关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日间行车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