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软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6096.5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1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达;齐俊桐;宋大雷;梅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8;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无人机 | ||
1.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翼伞系统和机舱系统;翼伞系统的下部通吊挂绳(5-2)悬挂机舱系统;
所述翼伞系统包括翼伞(1)及与其连接的伞绳(5-1);
所述机舱系统包括机舱(20)及固定于机舱(20)上的空速管(8-1)、云台(12)、油箱(7)、发动机(16)和螺旋桨(17);所述机舱(20)通过吊挂绳(5-2)与伞绳(5-1)连接;所述空速管(8-1)固定于机舱(20)前部,装有摄像机的云台(12)固定于机舱(20)中部且摄像机镜头垂直向下;发动机(16)固定于机舱(20)后端,并连有螺旋桨(17),螺旋桨(17)外侧装有防护罩(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8)为金属焊接而成的网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速管(8-1)的头部距离防护罩(18)至少一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系统还包括收索机(13)安装在机舱(20)后部,通过连接的操纵绳(5-3)与翼伞(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系统还包括三个车轮(14),第一个车轮固定于机舱(20)前部的下方,另外两个固定于机舱(20)后部的下方且相对于第一个车轮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系统还包括GPS和磁罗盘模块(6)、无线数据传输模块(9)、飞行控制器(10)、惯性测量单元(11)、转速测量单元(15);所述GPS和磁罗盘模块(6)固定于机舱(20)内部的前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9)、飞行控制器(10)、惯性测量单元(11)固定于机舱(20)内部;所述飞行控制器(10)和惯性测量单元(11)均通过四组钢绳隔振器安装在舱体中部;所述转速测量单元(15)安装在发动机(16)转盘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和磁罗盘模块(6)和惯性测量单元(11)的X轴线、空速管(8-1)的轴线均与螺旋桨(17)的推力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软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系统还包括两个惯性测量单元(3、4)和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的GPS模块(2-1)、数据采集板模块(2-2)、无线数据传输模块(2-3)、磁罗盘(2-4);所述电路板位于翼伞(1)下层的中心,两个惯性测量单元(3、4)固定于电路板两侧且对称,并与电路板在弦长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60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吹翼机构的圆翼无人机
- 下一篇:水域跑道军用战机起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