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水袋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6644.4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9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群 |
主分类号: | A61F7/08 | 分类号: | A61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袋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暖手袋专用的加热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热水袋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采用加热型的热水袋进行取暖,然而目前我国的电热管加热器存在着很多弊端,在加热管的绝缘防护上做的不够充分,或是在水和电之间的绝缘层做的不够严密,往往会导致触电的危险,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有的热水袋会出现过充,导致爆炸,安全性能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加热电路的设计不合理;也有的加热管加热效率较低,加热所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构造合理、制造成本低的、使用寿命长,可以快速实现对水进行加热的装置,即一种热水袋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水袋加热器,包括防护架、加热管、电线、自复位温度开关、温度保险丝、橡胶套、下盖、插头和进水口,所述防护架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均匀的布置有进液槽,所述防护架包裹在加热管外侧,这样的结构设计,水能够与加热管直接接触,从而在加热管通电工作时实现对水的加热,同时也能够防止因加热管过热而烫损电暖宝或者其它物体,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所述电线下端与加热管相连,电线上端与自复位温度开关相连,所述温度保险丝与自复位温度开关之间串接接入电路中,所述橡胶套的前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橡胶套的圆柱状结构的后部外侧紧包有一圈弹性阻隔层,采用弹性阻隔层能够在本实用新型装配在热水袋上时,利用自身的弹性从而在被压缩装配后紧紧的与热水袋接触,并通过密封胶密封后可确保连接的牢固性,避免了传统的热水袋因与加热器接触不牢固导致的渗水现象,所述电线、自复位温度开关、温度保险丝位于橡胶套的圆柱状结构内,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的实现水与电路的分离,避免在加热过程中水中含有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确保了人身安全,弥补了传统的加热管电路部分直接与水接触的方式所存在的安全性能差的缺陷,同时使电路连接更加牢固,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线路被扯断,所述下盖位于橡胶套后侧,所述插头设于下盖后端面上,所述进水口位于橡胶套上端,所述防护架的后侧上端对称安装有粘接块,粘接块用于在装配时与热水袋充分的粘接固定,以防止因橡胶套单方面固定后防护架在热水袋内摆动,提高整体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橡胶套由环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以具备一定的韧性,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裂现象,保证实际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同时由于其透明特性,从而方便其它部件的装配以及观察、维护,密封性能好,实现了水与电路部分的分离,起到了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
所述防护架是由白色阻燃聚碳材料模具成型,具有着耐高温、质量轻、强度高和成型效果好的优点,提高了安全性能。
所述防护架呈U型结构,所述加热管的形状与防护架的形状相适应,采用U型结构能够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对水充分的加热。
所述防护架的下部设有单圈或者多圈螺旋结构,所述加热管的形状与防护架的形状相适应,这种结构空间利用率高,只需小部分空间即可完成对同体积水的快速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整体尺寸较小,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构造合理、制造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快速实现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利用电路部分的隔离设计提高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阶梯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群,未经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6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