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7572.5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汪家琼;孔繁余;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吸入 双侧排液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零部件,具体为一种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
背景技术
离心泵在旋转时,由于离心泵叶轮前后盖板不对称,叶轮将受到液体指向进口方向的轴向力。在叶轮背侧设置背叶片是平衡轴向力的一种方法,背叶片强迫叶轮背侧的液体旋转能平衡一部分轴向力,同时减小机械密封承受的压力。由于背叶片仅强迫液体旋转而不输送液体,将消耗一部分能量,使泵效率下降2%~3%。为了在平衡轴向力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泵效率,提出了一种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叶片强迫液体旋转而不输送液体造成泵效率下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叶片、叶轮座、后叶片,叶轮座由盘形筋板和轮毂组成,所述前叶片、后叶片分别设置在叶轮座盘形筋板的两侧,前叶片和后叶片对称布置,从叶轮进口端方向看,前叶片和后叶片旋向相同,在盘形筋板的根部围绕轮毂开设若干沿轴线对称分布的分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叶片和后叶片焊接在盘形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叶片、后叶片与叶轮座一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孔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孔的数量与前叶片、后叶片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叶轮座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前叶片、后叶片,在盘形筋板的根部围绕轮毂开设若干沿轴线对称分布的分流孔,将前叶片入口的部分流体引入后叶片,后叶片既能使液体旋转,平衡轴向力,又能通过旋转获得了能量的液体输送出去,降低了泵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于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还能降低机械密封前液体的压力,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装配到离心泵上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的轴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的正面视图。
图中,
1-泵体,2-前叶片,3-叶轮座,4-后叶片,5-托架,6-泵盖,7-机械密封,8-轴套,9-轴,10-泵进口,11-分流孔,12-前叶片进口,13-前叶片出口,14-泵出口,15-后叶片进口,16-后叶片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包括前叶片2、叶轮座3、后叶片4,叶轮座3由盘形筋板和轮毂组成,所述前叶片2、后叶片4分别设置在叶轮座3盘形筋板的两侧,前叶片2和后叶片4对称布置,从叶轮进口端方向看,前叶片2和后叶片4旋向相同。所述前叶片2和后叶片4焊接在盘形筋板上或与叶轮座3一体铸造成型。在盘形筋板的根部围绕轮毂开设若干沿轴线对称分布的分流孔11。如图3所示,所述分流孔11呈圆弧状,所述分流孔11的数量与前叶片2、后叶片4的数量相同,每一相邻的前叶片2之间均有一个分流孔11。
本实用新型所述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装配在离心泵上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双侧排液叶轮位于泵体1和泵盖6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轴9的端部。托架5将泵盖6及轴9通过螺栓固定在泵体1上,机械密封7对轴9进行密封。
当所述离心泵工作时,轴在电机驱动下带动所述双侧排液叶轮旋转,液体从泵进口10进入,一部分液体从前叶片进口12流入前叶片2,液体经过前叶片2的旋转运动加速加压后,从前叶片出口13流出;从泵进口10流入的另一部分液体流经分流孔11,从后叶片进口15进入后叶片4,经后叶片4旋转加速加压后,从后叶片出口16流出,并与从前叶片出口13流出的液体汇合,一起从泵出口14流出。
由于轴向单端吸入双侧排液叶轮的双侧均有液体排出,且前叶片2和后叶片3对称,叶轮座3两侧的液体压力基本相等,轴向力得以基本平衡;后叶片3实现了排液,避免了背叶片强迫液体循环而不排液,降低了能耗;机械密封前的液体直接从泵进口10通过分流孔11引入,压力低,降低了机械密封承受的压力,从而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7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样品有机物萃取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固相萃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