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救生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8031.4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胡珊;罗亦鸣;刘立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温珊姗;许莲英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救生船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上救生载具。
背景技术
海啸及海上空难事故频发,引起人们对海上救生船、艇的关注与重视。现有的救生筏、救生艇,由于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以下缺陷,如体积大、不易存储、运输困难、使用不安全、应急性不强等,使用时存有一定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设计一种海上救生载具,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承载3-6人,还可相互连接成生命岛使用。
一种海上救生载具,包括可充气的浮力筏体1、可充气的防撞杆2、气体发生器3,所述浮力筏体1横截面为三角形,浮力筏体1中心还设有可充气的纵向支撑杆4,纵向支撑杆4外环绕有三个可充气座椅6;防撞杆2一端位于浮力筏体1的三个转角处,另一端汇集于纵向支撑杆4顶端;所述纵向支撑杆4的顶端设有气体发生器3和太阳能求救灯5。
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分别和防撞杆2、纵向支撑杆4相连通,防撞杆2与浮力筏体1相连通,纵向支撑杆4与可充气座椅6相连通,纵向支撑杆4还通过底部的支管与浮力筏体1相连通;所述防撞杆2和浮力筏体1之间、纵向支撑杆4与可充气座椅6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
所述浮力筏体1的三个侧边上均设有用于连接其他浮力筏体1的连接件7。
所述可充气座椅6上设有双肩安全带8。
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结构与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相同。
所述浮力筏体1、防撞杆2、纵向支撑杆4、可充气座椅6上分别设有放气阀门,其结构与自行车气门芯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海上救生载具的优点是:原始状态为可收纳包裹状,体积小,开启成形简单迅速,易于沿海任何海难可发的活动场所配备,船体采用一体式充气,分体式储气原理,即使其中一部分遭到锐物撞击漏气,也不会影响载具正常的施救功能;若遇到类似飞机海难状况,可将多个救生载具链接起来形成生命岛,增大漂浮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载具配备太阳能求救信号灯用于夜晚呼救,提高了被发现的几率。可广泛配备在海滩浴场、沿海度假酒店、海滨家庭社区和飞机上,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海上救生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海上救生载具的俯视图。
图中,1为浮力筏体,2为防撞杆,3为气体发生器,4为纵向支撑杆,5为太阳能求救灯,6为可充气座椅,7为连接件,8为双肩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海上救生载具,包括可充气的浮力筏体1、可充气的防撞杆2、气体发生器3,所述浮力筏体1横截面为三角形,浮力筏体1中心还设有可充气的纵向支撑杆4,纵向支撑杆4外环绕有三个可充气座椅6;防撞杆2一端位于浮力筏体1的三个转角处,另一端汇集于纵向支撑杆4顶端;所述纵向支撑杆4的顶端设有气体发生器3和太阳能求救灯5。
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分别和防撞杆2、纵向支撑杆4相连通,防撞杆2与浮力筏体1相连通,纵向支撑杆4与可充气座椅6相连通,纵向支撑杆4还通过底部的支管与浮力筏体1相连通;所述防撞杆2和浮力筏体1之间、纵向支撑杆4与可充气座椅6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
所述浮力筏体1的三个侧边上均设有用于连接其他浮力筏体1的连接件7。
所述可充气座椅6上设有双肩安全带8。
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结构与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相同。
所述浮力筏体1、防撞杆2、纵向支撑杆4、可充气座椅6上分别设有放气阀门,其结构与自行车气门芯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8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