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接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9453.3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3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江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1 | 分类号: | H01R43/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芙蓉;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接刀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产业的高度发展,采用刺破式端子压接来实现电机的导通连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用于刺破式端子压接的压接刀片的结构及压接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电机压接质量的好坏。
如图1所示,一般的刺破式端子的压接刀片采用双面凹槽对称的结构,刺破式端子的两侧也是对称压接的。如图2所示,采用上述压接刀片压接三根漆包线时,中间的漆包线受到挤压而严重变形,存在被压断的隐患,刺破式端子压接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刀片,避免了刺破式端子的两端压断中间漆包线的隐患,降低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不良率,提高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接刀片,用于刺破式端子的压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刀片设置有用于容纳待压接刺破式端子的开口槽;
所述开口槽的槽底的内壁为两个相邻的弧面,分别为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在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上,所述第一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圆心存在高度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圆心之间的高度差为所述待压接刺破式端子的壁厚的1~1.5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为弧形面,所述开口槽的纵截面为喇叭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刀片上还设置有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刀片上与所述开口槽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U型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通过开口槽的槽底的内壁上的两个弧面的圆心存在高度差,即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的不对称设计,这样,由于第一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弧面的圆心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圆心较低的弧面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先压接,圆心较高的弧面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后压接,使得刺破式端子的两端交替的贴合在一起,避免了刺破式端子的两端压断中间漆包线的隐患,降低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不良率,提高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的压接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般的压接刀片压接后的刺破式端子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压接后的刺破式端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3至图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用于刺破式端子的压接,包括用于容纳待压接刺破式端子的开口槽1,开口槽1的槽底的内壁为两个相邻的弧面,分别为第一弧面11和第二弧面12,且在开口槽1的开口方向上,第一弧面11的圆心与第二弧面12的圆心之间存在高度差。即相比于与一般的压接刀片,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刀片的第一弧面11和第二弧面12不对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11的圆心高于第二弧面12的圆心,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面11的圆心也可以低于第二弧面12的圆心。
在刺破式端子压接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弧面12的圆心低于第一弧面11的圆心,因此,第二弧面12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先压接,第一弧面11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后压接,使得刺破式端子的两端交替的贴合在一起,而不是均压向中间的漆包线,避免了中间的漆包线被压断的隐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11设置在压接刀片的右端,第二弧面12设置在压接刀片的左端,因此,刺破式端子的左端先被压接,刺破式端子的右端后被压接,使得刺破式端子的右端搭接在刺破式端子的左端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面11和第二弧面12的位置还可以是其他。
通过开口槽的槽底的内壁上的两个弧面的圆心存在高度差,即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的不对称设计,这样,由于第一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弧面的圆心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圆心较低的弧面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先压接,圆心较高的弧面所在侧的刺破式端子后压接,使得刺破式端子的两端交替的贴合在一起,避免了刺破式端子的两端压断中间漆包线的隐患,降低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不良率,提高了刺破式端子压接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石墨非金属避雷捆绑箭
- 下一篇:设备支架和对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