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9616.8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涂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320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听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听音乐,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播放音乐的器材有很多:收音机、电视机、CD机、MP3等等,其中和这些器材配合最多使用的就是耳机了,在不需要公放音乐的场合耳机能够满足自我听音乐的需要还能不打扰他人,现在的上班族和学生是使用耳机最大的群体,他们在上班或者上学时都会携带耳机,但是现在普及的耳机大都长度在1-2m,很容易打结和损坏,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173240.2,申请日:2013年4月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收缩式耳塞型耳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收缩式耳塞型耳机,由电动马达、耳机、时间模块、壳体构成;所述的电动马达位于壳体的内部;壳体为圆形,上端设有显示屏、按钮,下端设有电池槽,侧面设有控制开关和圆形孔;所述的耳机线分别穿过马达轴上的孔和壳体侧面的圆形孔;所述的时间模块连接着控制电路。该申请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耳机线打结的问题,但是其壳体只能与耳机固定使用,不能更换耳机,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尚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耳机线容易打结和耳机壳不能使用与多种耳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耳机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耳机线容易打结的问题,且随时可更换耳机,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包括壳体和底盖,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耳机转轴,该耳机转轴的手柄部分设置在壳体侧壁外部,耳机转轴的从动旋转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的底盖为条状结构,一端设置有可以翻动的铰链,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凹槽,该底盖两侧边设置有卡扣突起,所述的卡扣突起与壳体底部结构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耳机转轴的从动旋转部分为一棍状结构,且该棍状结构的表面有不规则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壳体外表面覆盖有夜光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壳体和底盖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壳体为扇形盒装结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耳机转轴的手柄部分设置在壳体侧壁外部,耳机转轴的从动旋转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部,且该从动旋转部分的表面有不规则突起,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耳机线能够有序的绕在耳机转轴的从动旋转部分,解决了耳机线缠绕、打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该底盖一端设置有可以翻动的铰链,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凹槽,该底盖两侧边设置有卡扣突起,所述的卡扣突起与壳体底部结构相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底盖能够卸下,便于更换耳机,能够满足很多规格耳机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壳体外覆盖有夜光涂层,便于在黑夜中找到,方便实用。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的耳机拉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的耳机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壳的底盖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壳体;2、耳机转轴;3、底盖;31、铰链;32、凹槽;33、卡扣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耳机壳,包括壳体1和底盖3,壳体1和底盖3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塑料材质),壳体1为扇形盒装结构,且壳体1外表面覆盖有夜光涂层,壳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耳机转轴2,该耳机转轴2的手柄部分设置在壳体1侧壁外部,耳机转轴2的从动旋转部分设置于壳体1内部,该耳机转轴2的从动旋转部分为一棍状结构,且该棍状结构的表面有不规则突起,所述的底盖3为条状结构,一端设置有可以翻动的铰链31,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凹槽32,该底盖3两侧边设置有卡扣突起33,所述的卡扣突起33与壳体1底部结构相配合(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师范学院,未经淮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